网站新域名
www.66gz.cn

黔东南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进同步小康重要路径

  2、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2013年西江乡村旅游发展“农家乐”接待户发展到143户、民族工艺品店86家、餐饮店74家,从事银饰、服装、摄影,出租苗衣等农户272户,茶楼酒吧15家,歌舞表演人员400人,直接从事旅游服务行业的人员有1200余人。西江村直接参与旅游的农户达530余户3000余人,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

  3、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2013年,全州乡村民居接待户8714户,乡村旅馆1980户,乡村餐馆1579户,乡村手工艺作坊上万户,旅游运输从业户826户,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4、促进文化保护机制建立。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文明理念,提高了农民对身边适于旅游开发资源的认识,使许多濒于衰落和失传的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

  5、促进文化旅游品牌的形成。打造了“千户苗寨西江”、“魅力侗寨肇兴”、“枪手部落岜沙”等原生态黔东南文化旅游品牌,初步形成麻江下司、雷山西江、凯里南花、台江施洞、剑河温泉、镇远铁溪、锦屏隆里、黎平肇兴等旅游特色城镇。

  三、薄弱环节

  (一)乡村旅游经济总量小。体现“三多三少”,即游客逐年增多,收入增幅少;过境游客多,留宿游客少;观光游客多,度假消费少。

  (二)旅游产品未形成体系。体现各县乡村旅游规划滞后,指导性不够;苗乡侗寨同质化较重,特色化不足;农家乐等管理粗放,服务水平低;乡村旅游产品单一,文化挖掘不深。

  (三)旅游资源保护难度大。我州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广,资源分散,保护形势严峻。一是并村及城镇化等趋势,一些特色村寨特色文化可能消失;二是主要旅游资源分散不同部门管理,统筹开发认识难统一;三是旅游收入惠益不均,发生新的社会管理问题。

  四、发展路径

  (一)提高认识,抓好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建设。一是依托20个重点景区建设为载体,逐步形成多元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建设;二是全方位、宽领域的开展宣传营销,大力培育乡村旅游多元市场;三是立足“民族原生态”做文章,着力解决历史氛围不浓、内涵挖掘不深、传承保护不力的问题;

  (二)突出重点,落实乡村旅游服务配套建设。一抓精品线路打造,以提升文化内涵、改善接待条件、特色化打造为重点,加快环雷公山苗族文化带等线路建设;二抓旅游可进入性,以解决旅游交通环线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构建旅游环线;三是抓配套建设,加强景区驿站、停车场、旅游标识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景区服务标准、旅游咨询、服务结算、投诉反馈等管理和服务设施。

  (三)加强引导,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一是加强自然环境保护与文化生态监测,引导低碳旅游、文明旅游;二是加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和景区规范化,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三是及时编制全州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从发展民生的高度推进乡村旅游,成为推动我州同步全面实现小康重要举措。

41K
推 荐
专 题
作者: 黔东南州旅游发展和风景名胜管理局 文章来源: 贵州旅游在线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4-06-23
 
相关内容
贵州旅游在线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广告服务隐私保护招贤纳士合作伙伴网站团队帐号信息

本站为中国景观村落和经典村落景观评选申报贵州工作站
贵州旅游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法律顾问:腾辉律师事务所 
  旅游业务:贵州黔中行旅行社 旅行社许可证号:L-GZ00397 icp 网站备案编号:黔ICP备10200780号-1 gabeian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380号
电话:18985589677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晒田坝路鸿源居6栋17号 邮政编码:550001
支持单位:贵州省民主建国会 贵州省艺术摄影学会 贵州省写作学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黔B2-20030008  黔新出网版准字006号  贵州省通信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广告代理:贵阳金钥匙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手机:18985589677 
贵州旅游在线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