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新域名
www.66gz.cn

您现在的位置: 贵州旅游在线 >> 旅游时讯 >> 正文

留住古村落的本来模样:内生动力激发传统村落活力

从江县占里侗寨的留守祖孙(记者 郝迎灿 摄)

  从江县占里侗寨的留守祖孙(记者 郝迎灿 摄)

  人民网贵州凯里11月16日电 (记者 郝迎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全国苗族侗族人口最集中的民族自治州,截至目前,全州共有276个村寨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占了全国的10%还多。但是骄人的数字背后也不乏尴尬的现实,大量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地处山区,村落景观保存得相对完整的同时是当地的欠发达和欠开发,大多村寨处于自然代谢状态。当封闭的农耕村落受到现代市场的裹挟冲击,相当部分的村落或是走向“空心”、衰落,或是异化为给游客上演“日常生活”的舞台,而离我们远去的,是那份最初的乡愁。

  “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黔东南州将一座传统村落视作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对房屋建筑、村落格局、非物质文化等进行整体性保护,从改善基础设施、生活条件条件入手,逐步激发传统村落的内生动力。

  困惑——

  发展与保护的两难

  四面环山,一条小河潺潺流过,几百座吊脚木楼依水而建,村内寨外,处处有歌,事事有歌。这是从江县小黄侗寨,诗的故乡,歌的海洋。

  靠着唱侗歌,小黄富了起来。记者多次到小黄采访,但现在坐在村口新修的鼓楼打量寨子,红色砖房与吊脚木楼混杂林立,已变了当时以吊脚木楼为主体的模样。

  循着捶打侗布的清脆声响,走进一处木楼。房子低矮阴暗,虽是白天,屋里仍亮着昏黄的灯光。堂屋兼做厨房,地上随意躺着4大缸酒糟,房顶各处结了蛛网。

  53岁的吴厦晚婷并没有停下手里的活计,“这房子已经盖了16年,住着不舒服,容易受潮,也不隔音,前两年在寨子上面建了砖房,既能看得到天,又不漏雨。”吴厦晚婷的话代表了大多数村民的心声,砖房采光好、隔音、防潮,相比工序复杂的吊脚楼盖起来也简单,招呼几个亲戚朋友,几天就可以起一层。

  小黄的困惑并非个案,随着收入的提高,改善生活居住条件和保持村庄原有形态正成为一对越来越难以调和的矛盾。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旅游新闻报料QQ群:131380194
 
 
 
 
 
作者: 郝迎灿 文章来源: 人民网-文化频道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5-11-16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内容
贵州旅游在线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广告服务隐私保护招贤纳士合作伙伴网站团队帐号信息

本站为中国景观村落和经典村落景观评选申报贵州工作站
贵州旅游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法律顾问:腾辉律师事务所 
  旅游业务:贵州黔中行旅行社 旅行社许可证号:L-GZ00397 icp 网站备案编号:黔ICP备10200780号-1 gabeian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380号
电话:18985589677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晒田坝路鸿源居6栋17号 邮政编码:550001
支持单位:贵州省民主建国会 贵州省艺术摄影学会 贵州省写作学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黔B2-20030008  黔新出网版准字006号  贵州省通信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广告代理:贵阳金钥匙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手机:18985589677 
贵州旅游在线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