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新域名
www.66gz.cn

您现在的位置: 贵州旅游在线 >> 人在旅途 >> 正文

苗乡行

  报德和西江是贵州省雷山县历史上重要的文化教育区。

  报德苗乡地处雷山县郎德镇,辖报德村、也利村两个行政村,有大寨、中寨、平寨、甘吾、碧岣、长生、也利七个自然寨,自然田园风光秀丽,传统村落保护良好,苗族文化风情浓郁,

  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

  “最美苗寨”和“苗族斗牛文化之乡”……

  报德村位于雷山县城西北面,处于全镇的中心位置。

  距雷山县城21公里。

  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

  全村262户,3个自然寨、共有15个小组,1258人。全村耕地579.23亩,人均耕地面积0.46亩。

  全村森林覆盖率80%以上,生态环境保护较好,村容整洁、民族风情浓郁……

  报德村的甘吾农民技术学校是雷山县农民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的示范点,现在村民开始了养羊行列,带动了报德村的农业产业化发展。

  人均口粮216公斤,

  农民纯收入1887元。

  雷山县报德苗学书院于2017年9月注册登记,是热心苗学研究和苗族文化传承、发展的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人士发起、参与,在省、州、县各级苗学会、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支持下建立的我省第一家苗学书院,是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机构。创办报德苗学书院的宗旨是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前提下,以保护、传承、发展苗族文化为使命,开展苗学研究成果以及苗族文化的展示、交流、推广、传播、研究,参与苗族传统村落的文化复兴、振兴,为助推苗族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由于苗族是一个世界性民族,全球五大洲均有苗族分布,关于苗族的研究~“苗学”作为一门国际显学地位近年来逐渐得到突显,苗学研究成果甚是丰硕,在我国学术界影响较大。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苗族的著作不下几万部,论文不下十几万篇,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达几十项,有代表性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苗族古经采集整理研究》、《世界苗学通史》、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海外苗族英法语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苗族哲学社会思想史》、《世界苗族迁徙史》等,说明了苗学研究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

  报德苗学书院,坐落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报德村。

  报德村是雷山县郎德景区范围内的一个苗寨,是郎德镇撤乡并镇前报德乡的乡政府所在地。

  自然生态良好,山水田园风光秀丽,交通便利,民族风情浓郁,苗族服饰、歌舞、建筑、节庆、习俗等仍有较好传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报德是一方尊师重教、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的苗乡。

  民国时期报德小学创办人文志彰先生办学有方,把报德教育办成雷山教育的典范。

  从报德小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中,有后来担任厅(州)级、县处级领导、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建筑工程领域的教授,以及教育领域的中学校长、小学校长,乡镇及单位、部门的领导干部,等等,从而报德与西江并称雷山县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文化教育区……

  在推进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热心苗学研究和苗族文化传承、发展的一批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以苗学书院为平台,整合资源,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时代召唤下,带着紧迫的学术使命和理想情怀,探索学术研究、文化振兴、乡村建设相融合的可能路径,以期成为政府支持下的以学术智库推进乡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有效力量……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苗学书院取“报德”之名,是一批有理想情怀的人,按照“对受到的恩德予以报答”的古训,在做一件对社会、对民族有益的事情。

  报德苗学书院设图书信息部、学术部、文化创意产业部、苗族文化交流中心、捐资助学联络部、贵阳办事处,主要在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开展苗学研究成果以及苗族文化的展示、交流、推广、传播、研究工作;(二)开展苗族文化的讲学、普及、培训工作;(三)参与苗族传统村落文化复兴、振兴;

  (四)开展苗族文化资源向旅游文化产业转化的创意与研发工作;

  (五)筹措教育发展资金 ,开展捐资助学活动。报德苗学书院建有微信公众号“报德苗学书院”、微信号“苗学书院”,是信息分享和参与活动的平台。报德苗学书院愿通过积极行动,唤起更多有识之士,参与到一份伟大而崇高的民族文化发展、繁荣的事业之中……

  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文联副主席、安顺市文联主席   姚晓英

  在新乡贤助力苗乡振兴座谈会上说:

  敬畏乡土就是真正回家。

  我非常荣幸走进苗乡,参加乡村振兴的会议。

  而乡贤,是这个会议的主题词。

  非常好的选题,非常及时的对应、非常真诚的作为。

  假如说,我们不想看乡村消失的背影,我们就必须拷问乡村此刻引发变化的背景。必须思考在现代化之路途,乡村该有什么未来,乡村又会有什么未来。

  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因为乡村的大背包里,装载了中国传统文脉中的核心价值,家族文化、乡绅文化的演绎都在其中;装载了中国农耕文明时代那些珍贵的记忆;它,是心灵航标的一块锚地。

  乡村,无数名士成长的第一教习所……

  费孝通说文化,是习得。乡村文化空间,就是孕育习得者们身心之地。

  今天的这个会,动力在于参与者的价值确认-乡贤,贵州乡村、或者所有乡村魅力生发的珍贵细胞;

  这个会,价值在于参与者的自发、自愿选择。在这个队伍里,没有政策指令的力度,但绝对有乡贤为乡村担当的风度和气度。这也是中央文件中提出要更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的背景(虽说是自愿、自发、自觉选择与文件无关,但文件本身就是力量也是不争的事实。呵呵)

  自1998年以来,由于工作关系,我走访了上百个历史文化名村,包括徽州、景德镇、福建等地的古村落,包括黔东南的古朴名村,当然更多足迹是安顺屯堡村庄、安顺的布依族村庄和苗族村庄。目睹、见证的乡村的变化。首先,我坚信变化会绝对发生,人的变化体现时代变化,人生活的空间从来就是变化空间,甚至今天的饮茶和唐宋饮茶都体现变化。

  假如变化更多外界压力而非内心确认呢?

  来不及经过思考就迎来变化的村庄可以承受吗?

  时间万物自有联系,这样的变化对人的生活影响会如何体现?乡村的今天会走向何方?乡村会以什么样的方式面对未来?

  赢来了时间我们是否会失去空间?比如乡贤们在村庄的稀缺。

  老实说,这是今天到会者们都面对的忧虑。我也不例外。

  面对城乡必然的变化,感慨光阴再造万物的力量,惊叹现代化路途中乡村的巨变。

  我们所有人是否还有提出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巨变是合适的吗?是正常的吗?没有了灵魂的乡村能持续行走吗?没有了规矩约束力量的乡村还会有魅力吗?没有乡贤长舵,那些看不见的软实力还会再次萌芽吗?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不是乡与村的必然风景吗?

  乡村,要保持与泥土的亲昵呼吸。

  它是人类永远的母体和母题,它的怀里有最朴素的生命表达:

  乡村,其实是所有村民共建、共有共享的一个文化共同体,它被民风、民俗养育,乡贤就是点灯者。乡贤还是民风的坚守者、引领者。乡贤识礼、知礼,乡贤拥有必要的认知能力。比如不轻易毁坏村边小河自然形成的堤坎,不追求整齐的线条,让河道在大笔花钱的过程中改造为下水道的模样。乡贤知道保留人与自然和谐对话是乡村的独到魅力:燕子会在自己的屋前筑巢,让水塘里的鸭子扑着翅膀,让有机肥那特有的气息在阳光下弥漫,让一个女孩被一个男孩温柔相待,让孩子放学回家的时候不仅仅是让爷爷奶奶喂饱自己的肚子,还有一位爸爸指着燕子告诉他:春天了,这些小家伙从妈妈的翅膀下起飞了。

  有乡贤的时候,时间从容,乡村很美。生命中不仅仅有物质的质量,还有精神的那份奢华。

  有乡贤的时候,赌博的人不能获取许可证,更不会让如此度日成为村庄的特殊风景。

  那时候不善待老人的媳妇没有资格挑第一桶井水;

  那时候,不会诞生制假专业村的名词。我们都知道的《白鹿原》,那位教书先生就是乡贤,他的存在才是村庄真正的底气。

  有乡贤的村庄,心灵不荒芜。

  2019年2月15日,我和安顺两位苗族作家从黔中走进黔东北。在路上,我们看见了新的村庄正在现代化路上继续飞奔,春节民俗舞台上有了绚丽的荧光棒和扩音器,不少经销商抓住商机在售卖最便宜的饰品。

  村庄由人居住,必然体现人生活的变化。

  这让我们心生感慨,因为变化原本就是必然。

  但村庄有一份不变也是必然~村庄中在时间河流里存活多年的共同价值:守望相助的温暖不可以消失,让自己的孩子看见奋斗的希望不可以消失,让老人感知生命的意义不可以消失,让文脉成为最炫的村庄风景需要什么?

  需要一份守护传统的自觉;

  需要一份敬畏传统的自信;

  需要一份感知自然魅力的能力;

  需要一位乡贤在城乡一体过程中把控钥匙,乡村可以有城市化生活,城市化的生活不可以淹没与泥土紧紧相连的乡村。

  回头的力量你有没有?

  这是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

  金融,今天有点压力的话题。但涉及农村金融依然是绿灯,继续点亮。

  钱,不缺。

  不缺钱的乡村里,你幸福吗?

  小河堤坝正在整齐划一改建的乡村你接受吗?

  那些自然生长的野花被移到苗圃里整齐开放你乐意吗?

  面对一位不孝顺媳妇再没有人大声呵斥的乡村你能安居吗?

  孩子们就在麻将桌边做作业你相信有未来吗?

  答案不复杂:

  乡村里能不能来一位乡贤,再来一位乡贤呢?

  在麻将声远比读书声更喧嚣的时候,乡贤在哪里?

  乡贤,乡村魅力回归的关键。

  如同我们今天走进的村庄,如同我们已经看见彼此差距的村庄,让这里和那里有所不同的不是物质,而是价值确认与坚守。而是那些以固化方式告诉我们乡村魅力的老建筑,甚至路边一座土地菩萨庙,它的真正核心,表达对自然、对土地的敬畏。

  不缺钱的乡村,今天缺少这份敬畏。大量传统乡村的消失和今天大量出现的社会问题必然有因果关系。

  很多传统村庄的老建筑,围绕建筑地标而延伸的民俗生活,本身就是一部蕴含文脉的教科书。

  2011年中国作家代表大会在北京饭店召开,这是中国作家代表大会的永久会址,来自毛泽东主席对作家群体的关爱。贵州作家与陕西作家在同一个讨论小组。

  针对乡村与乡贤,我问过陈忠实:

  陈老师,假如白鹿原也有大量上访,您会怎么表达这个故事?陈忠实老师回答:这个问题还没想过,但那时候的白鹿原不会发生。

  而另一位作家的作品似乎可以回答乡村今天面临的许多问题。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写了一篇短篇小说《孕妇与牛》,这是乡村的故事,她怀着一个孩子走在花地里,她在放牛,牛会不听话,但她并不生气,因为一位准妈妈看世界是温柔的。在牛乱跑的时候,她细细呼唤牛,然后如同散步一般找牛,牛走进了一片牌坊里。孕妇与文脉就那么直接面对。然而,她不认字,牌坊上写了什么她并不清楚,只知道自己嫁过来的这个村庄很有面子,她希望自己怀中的孩子能沾上文气,书卷之气。孕妇用手轻轻在牌坊的字迹划过,再轻轻划过。

  这是孕妇传递爱和希望的方式。

  这是一部小说,何尝不是真实的乡村史?

  —位不识字的孕妇为什么对牌坊上的文字倾倒,我们又为什么对这个故事倾倒?

  这个细节的体温打动读者,这个细节是乡村对书香敬畏的真正表达。牌坊、乡贤、追随,乡村在这样的画面释放美好。

  一个有文化敬畏的文盲,一群有文化敬畏的乡民居住的乡村并不落后。敬畏乡土就是拥有心灵家园。

  中国的文化大家胡适,同样受益于村庄的文化敬畏与追随。他的成长,通过妈妈的价值确认完成。守寡的母亲在培育孩子的过程中怀揣希望,她并不悲苦。村庄里的私塾有孩子读书的声音就是她的幸福,乡贤们把舵的村庄就是她的安居之所。

  她的淡定来自笃定,笃定需要载体,这份载体走到今天不该在巨变中流逝。农耕文明,中国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价值认知体系生长几千年,教化和规范着民众行为,礼仪之帮来自民众对行为规矩的真正认同。而这份认同,需要泥土,需要时间,需要点灯者。

  当你有了这份认知,当你看见乡村振兴版图上最珍贵的要素是人,那么,你的回归、你的融入就是对家的一份担当。

  乡村的真正意义并非代表过去,它是母体,它蕴含的是未来,因此,我们要为回归的乡贤点赞,为点灯者点赞……

  为了弘扬乡贤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由贵州省苗学会、北京新时代乡村振兴文化发展中心联合主办,雷山县苗学会、雷山报德苗学书院承办的"新乡贤助力苗乡振兴系列活动"于2019年2月16日在雷山县郎德苗寨景区报德村举行,活动内容有“苗族斗牛文化之乡”石碑落成典礼,“感动苗乡·十大乡贤人物”颁奖仪式,报德村荣誉村民颁证仪式,2019新乡贤助力苗乡振兴座谈会,牛王争霸赛,芦笙舞大赛等活动组成,来自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北美贵州商会、俄罗斯贵州商会、意大利都灵工商联合会、贵州省社科院、贵阳学院、凯里学院、黔东南州文联、安顺市文联、紫云县文联等单位代表走进报德苗乡,探讨乡贤文化,与报德村民一起过大年……

  新乡贤助力苗乡振兴系列活动举办真的行……


旅游新闻报料QQ群:131380194
 
 
 
 
 
作者: 秦仁智 文章来源: 贵州旅游在线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9-02-18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内容
贵州旅游在线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广告服务隐私保护招贤纳士合作伙伴网站团队帐号信息

本站为中国景观村落和经典村落景观评选申报贵州工作站
贵州旅游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法律顾问:腾辉律师事务所 
  旅游业务:贵州黔中行旅行社 旅行社许可证号:L-GZ00397 icp 网站备案编号:黔ICP备10200780号-1 gabeian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380号
电话:18985589677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晒田坝路鸿源居6栋17号 邮政编码:550001
支持单位:贵州省民主建国会 贵州省艺术摄影学会 贵州省写作学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黔B2-20030008  黔新出网版准字006号  贵州省通信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广告代理:贵阳金钥匙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手机:18985589677 
贵州旅游在线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