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新域名
www.66gz.cn

您现在的位置: 贵州旅游在线 >> 旅游时讯 >> 正文

凯里市倾力打造芦笙文化品牌

  在建国55周年和“十一”黄金周即将到来之际,成功举办了四次中国国际芦笙节的凯里,各级各部门正在积极行动起来,着力打造和包装芦笙文化这张凯里对外宣传的国际名片。凯里,正以她迷人的风姿,敞开博大的胸怀,迎接五大洲不同肤色的嘉宾。作为凝聚黔东南山区各族人心的文化象征————芦笙,正以前所未有的魅力,冲出大山,走向世界。一个充满生机的凯里,凭借国际芦笙节这张名片,在祖国的西部大开发中,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和新的形象,展示在世人的面前。

  五千年文化的根

  金秋,苗都凯里,即将迎来第五届凯里国际芦笙节。

  这次芦笙节的最大特点,是结合国家旅游局确定的2004年“中国百姓生活”这一主题,由中央电视台精心包装推出。

  芦笙文化是苗族五千年文化的根,千百年来,芦笙文化和苗族人民一起共生共存。从蚩与黄帝逐鹿中原开始,芦笙就一直伴随着苗族人民度过了漫长的历史。传说生活在江淮一带的苗族九黎部落战争失利后,在艰难的大迁徙中,为了不使人掉队,就是用芦笙来联络的。有人说,芦笙是苗族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芦笙文化,已经深深扎根在苗族同胞的精神土壤之中。

  苗族人口占63%的凯里,有苗族文化中心之称,为了凝聚民心,加快黔东南州的经济发展,凯里市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把芦笙作为城市的标识,让这个苗族人民千百年来崇拜的图腾物,将各族人民紧紧地团结起来。

  生态旅游的标识

  黔东南作为苗族侗族文化的大本营,也是研究和了解苗族和侗族历史最大的生态博物馆。这里居住着全国近四分之一的苗族人口和近一半的侗族人口,这里有中国最大的苗寨和最大的侗寨。这两个生活在黔东南的主体民族,都崇尚芦笙文化。

  被誉为“百节之乡”的黔东南,民族风情古朴浓郁,民族节日多达135个,内涵非常丰富。每当节日来临,山寨的男女老少,身着民族盛装,走进芦笙堂,跟随欢快芦笙的乐曲,载歌载舞。当您走进了高高的山寨,看着那一排排依山而建的古色古香的吊脚楼,倾听那粗犷豪放的苗族飞歌、侗族大歌,品着有数千年历史独具风味的酸汤鱼和腌鱼,跟着苗侗儿女一起伴着那悠扬的芦笙曲,在夜幕的月光下跳起欢快的舞蹈,你会真正地感悟到:来到了苗乡,来到侗寨,来到了黔东南。

  凯里市决策层审时度势,为芦笙文化注入新的活力,通过举办芦笙节,因势利导地推进了城市文明建设。凯里变了:“一切都变了,山变绿了,树变高了,路变宽了,街变亮了”————这是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前贵州省长陈士能,最近到凯里考察后的赞叹。几年来,凯里新增市区绿化面积1815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8%。成为一个人居环境良好的城市。

  以凯里为中心的黔东南旅游区,被联合国定为亚洲仅有的全球两个“返璞归真,重返自然”的十大旅游景区之一;也是世界乡土文化基金会确定为全球10个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是著名的森林之州、歌舞之州、神奇之州。曾经到过黔东南考察的中外旅游专家,纷纷称赞这里是“人类心灵疲惫的最后家园,全球最友善的旅游目的地”。凯里市结合“中国百姓生活”这一主题,以凯里为中心,推出了多民族特色文化体验度假游、原始自然生态观光体验游、历史文化观光科学考察游等三条精品旅游线,全面展示黔东南作为世界民族文化保护圈的丰富内涵。
  随着黔东南州委、州政府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和生态旅游大州的发展战略,凯里市对芦笙文化的倡导,芦笙文化也逐渐成了黔东南生态旅游的重要标识。

  打造世界名片

  本届芦笙节,凯里向国内外芦笙队发出邀请,黔东南州内的17个县市区的芦笙服饰队伍,也将聚集凯里一展风姿。在今年10月2日到10月7日,凯里将与中央电视台《体验中国》栏目组,合作举行第五届凯里国际芦笙节开幕式,邀请中央电视台全程拍摄,并在中央电视台第三、第四频道播出。万把芦笙表演、千对银角丽人大展示、民族服饰大展播、苗侗歌舞大表演、民间绝技大竞技,将成为万众瞩目的看点。

  中国凯里国际芦笙节,从上世纪90年代末举办以来,引起了不少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也引起了投资者对黔东南的注目,有效地推进了黔东南经济的发展。凯里已成为黔东南最有吸引力的商务投资集结地之一,凯里市利用中国国际芦笙节,每届都推出引资项目200个以上,并以县为单位,展示了黔东南得天独厚的特产资源,生态资源,山区资源等优势,引起了国内外客商的浓厚兴趣,前四届芦笙节期间,共签约项目203个,总投资金额达40.3亿元。每届商品展销物资均在1500万元以上。

  在凯里国际芦笙节的推动下,通过倡导“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城市、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凯里文明”已成为贵州文明创建的品牌。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目前已通过省级初审。凯里市委书记曹云平对记者说:“我们通过凯里国际芦笙节的举办,提高了黔东南和凯里的知名度,促进了凯里的经济发展,我们要充分利用芦笙文化这张‘名片’,促使凯里尽快融入世界经济文化的浪潮中。”作者:廖乙勋 邱存双


稿件来源:新华网贵州频道


旅游新闻报料QQ群:131380194
 
 
 
 
 
作者: 黔龙出山 文章来源: 贵州旅游在线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04-09-25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内容
贵州旅游在线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广告服务隐私保护招贤纳士合作伙伴网站团队帐号信息

本站为中国景观村落和经典村落景观评选申报贵州工作站
贵州旅游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法律顾问:腾辉律师事务所 
  旅游业务:贵州黔中行旅行社 旅行社许可证号:L-GZ00397 icp 网站备案编号:黔ICP备10200780号-1 gabeian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380号
电话:18985589677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晒田坝路鸿源居6栋17号 邮政编码:550001
支持单位:贵州省民主建国会 贵州省艺术摄影学会 贵州省写作学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黔B2-20030008  黔新出网版准字006号  贵州省通信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广告代理:贵阳金钥匙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手机:18985589677 
贵州旅游在线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