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新域名
www.66gz.cn

您现在的位置: 贵州旅游在线 >>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 正文

雷山苗族芦笙文化

濒危状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芦笙制作工艺的传承出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矛盾,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芦笙师傅现在仍能操刀制作外,年轻一代能独立制作或愿意学习的甚少,令人担忧。
  1、由于苗族芦笙的制作工艺极为讲究,对制作者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一方面,制作芦笙需要很高的悟性,非一般人所能胜任,要求有一定的乐理知识,另一方面,传统的芦笙制作全靠手工操作,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很难在短时期内熟练掌握这门手工技艺。6管芦笙部分村寨还存有,但高排芦笙在解放初期,村村备有,现在只有方祥和南猛郎德上寨两个地方才能看到了。
  2、苗族芦笙制作工艺以师传方式进行传承,芦笙制作师傅们从来不用图纸,全靠大脑记忆,缺乏可以参考的文献资料,加上外来文化的冲击,年青人都很少吹芦笙了,更不愿意去学制作,吹奏了。
  3、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只挂“民族”牌子,实际上没有民族文化教育内容,致使年青一代对民族意识无所谓,更谈不上爱惜民族文化,芦笙也成了一种在年青一代中不断消失的文化。


 


 14/16   首页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尾页

旅游新闻报料QQ群:131380194
 
 
 
 
 
作者: 佚名 文章来源: 雷山县人民政府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0-09-06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内容
贵州旅游在线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广告服务隐私保护招贤纳士合作伙伴网站团队帐号信息

本站为中国景观村落和经典村落景观评选申报贵州工作站
贵州旅游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法律顾问:腾辉律师事务所 
  旅游业务:贵州黔中行旅行社 旅行社许可证号:L-GZ00397 icp 网站备案编号:黔ICP备10200780号-1 gabeian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380号
电话:18985589677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晒田坝路鸿源居6栋17号 邮政编码:550001
支持单位:贵州省民主建国会 贵州省艺术摄影学会 贵州省写作学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黔B2-20030008  黔新出网版准字006号  贵州省通信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广告代理:贵阳金钥匙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手机:18985589677 
贵州旅游在线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