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新域名
www.66gz.cn

您现在的位置: 贵州旅游在线 >>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 正文

侗族大歌


二、其具有现存文化传统独特见证的价值
1、大歌成为侗族传统文化在当代活态的重要见证。一方面在侗族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传统侗族文化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汉化”和“现代化”成为侗家年轻人有意无意追逐的目标。另一方面,以大歌传统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风习并没有在侗家人的日常生活中消失,虽然歌会一年不如一年热闹,但仍会吸引族人的参与和热情。显然,这一传统在当代呈现得越鲜明,侗族在诸民族中便会获得越独立的族群形象。同时,与大歌伴生的诸种侗家民俗事项也会因此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和空间。
2、大歌成为侗族本文化在当代得以延续的重要载体。侗家本来“传歌不传文”,与大歌相关的种种言说与行动均是其延续本文化的传统方式。随着当代“书写”、“图像”文化对侗寨的渗透,大歌传统以“口传心授”和“集体展演”的特殊传承方式,维护了一个族群文化在当代的延续和发展。更重要的是,与歌唱相关的社区组织和传统风习将一种侗人特有的“传统心性”传递到每个族人的生命历程之中。
3、大歌成为当代侗人获得文化双语能力重要管道。随着学校教育的普及,侗家孩子均别无选择的接受系统的汉文化教育。学校相对于侗寨社区的知识断裂和环境封闭,造成了孩子们对本文化不可避免疏离。而民间持续的大歌传统为孩子们理解、习得并实践本文化提供了动力及场景,为侗人不忘传统并熟练掌握侗汉两种语言及文化提供了基础保障。
4、大歌成为联系当代不同辈分族人间的重要纽带。当代侗族社区的变迁速度,造成了年轻一代侗人与老一辈不一样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空间。青年人生活在信息烦杂的当代社会,有更多与外文化交流的机会且完全可以选择传统以外的生活方式。生活背景的差别极易在不同辈分的侗人间造成文化上的冲突和误解。强调全民习得和全民参与的大歌传统,迫使年轻人参与到族人的语境和传统生活中,这对于几代人之间在一个公共认同的语境中互相理解和交流是极其重要的。
5、大歌成为当代南北侗族共同认同的重要文化标志。随着大歌被外来研究者的发现、研究和开发以及在中国许多重要城市乃至世界重要城市的公开演出,越来越多的外族人开始了解大歌的独特魅力并将其作为侗族整体文化的典型代表。这一文化现象的由外而内的影响是,已经不唱甚至原本就不唱大歌的侗族社区和侗族人开始将大歌作为自己的文化符号,接受这一歌唱形式为南北侗族共同的族群象征和250万侗胞共同的心理认同对象。无论大歌经过怎样的变容,谁在唱、在哪里唱、唱给谁,它都是“‘我们’侗族文化的”最典型的口头标志。


濒危状况

  随着人类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和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侗族大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现代文化,外来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全面冲击。侗族大歌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土壤正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据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邓敏文研究员等人多年的实地考察,目前侗族大歌流行区主要集中在贵州省黎平县南部地区,总面积不到1000平方公里,流行区总人口不足10万,而且正逐年减少。许多著名的侗族大歌歌手、歌师均已年过古稀。大多数侗族青年外出打工或在校读书,参加侗族大歌演唱活动的青年人已越来越少。侗族大歌正面临着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危险境地。




 


 9/9   首页 上一页 7 8 9

旅游新闻报料QQ群:131380194
 
 
 
 
 
作者: 摄影 谢志强 文字 黎平县文体广播电视局 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0-08-19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内容
贵州旅游在线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广告服务隐私保护招贤纳士合作伙伴网站团队帐号信息

本站为中国景观村落和经典村落景观评选申报贵州工作站
贵州旅游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法律顾问:腾辉律师事务所 
  旅游业务:贵州黔中行旅行社 旅行社许可证号:L-GZ00397 icp 网站备案编号:黔ICP备10200780号-1 gabeian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380号
电话:18985589677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晒田坝路鸿源居6栋17号 邮政编码:550001
支持单位:贵州省民主建国会 贵州省艺术摄影学会 贵州省写作学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黔B2-20030008  黔新出网版准字006号  贵州省通信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广告代理:贵阳金钥匙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手机:18985589677 
贵州旅游在线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