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新域名
www.66gz.cn

您现在的位置: 贵州旅游在线 >> 旅游时讯 >> 正文

龙里联师之殇

据杨盛珍撰文知:

龙里联师,全称龙里、贵定、贵筑(现花溪、青岩一带)、开阳四县联立简易师范学校,学制三年。

校址设在龙里,故简称龙里联师。 

学校于一九四三年春季开办,一九四六年七月结束,共毕业两届学生。

校址是利用文庙(现龙里县粮食局)。

学生由四个县保送入学,校长由贵州省教育厅直接委派。

经费由四县筹集,教育厅统筹拨给。起初既供食又供书,一年后,就只供食不供书了。 

联师第一任校长是徐高址,教导主任是陈佩绚,教师有孙芳华、陈庆华、孙为凤、邓雷、叶源、施康、蔡聚天、吴同尧等。

艰苦奋斗 勤俭办学。

联师的创办是艰苦的。

校舍虽然是县城的文庙,但房屋破旧不堪,一切都得从头做起。文庙是建筑在一个斜坡上,占地面积倒也不少,可除了每年祭孔子时曾去过一些人外,其余时间就很少有人到了。

有时国民党军队路过,实在找不到地方驻扎时,也住到这里。

整个文庙被弄得破破烂烂,臭气逼人,荒草丛生,甚至有士兵死在文庙里,很久才被做好事的人抬出去掩埋。 

联师就是在这样一个荒凉寂寞的古庙基础上开始创办的。 

联师开始只招一个秋季班。

联师的校长和老师来到这里,人生地不熟,又碰上这样一个荒凉的古庙,加上当地不管不问,开学已是四月一日。 

开学第一天,徐高址校长说:

“你们虽已经过本县的选拔考试,但入学前还要再一次考试,考不及格,仍退回本县。”考试科目是语文、数学、常识和劳作。 

首先是劳作,内容是整理学校环境和教室。劳作没有工具,就用手拔野草,谁拔得快,拔得多,谁的成绩就好。这样连干三天,整个文庙就整得干干净净。

第四天进行笔试,四月五号就正式上课。 

学校开学时,共有学生五十人。学生自己选出代表组织膳食委员会,在老师的指导下管理自己的生活。会计、出纳、保管都由膳食委员会成员分工担任。另外还组织了经济审查委员会(由学生代表组成),每月审查一次经济收支情况,并由膳食委会负责向师生公布账目。

记得有位同学记账记错了五分钱,就受到徐校长的批评。 

在联师,挑水煮饭都是自己动手,两人煮一天,每餐要煮三十斤米的饭。开始是老师教着煮,后就由学生自己动手煮。若谁值日饭煮不好,就要被罚跪在孔子的牌位前。开始时,每人每月是二市斗三市升米(约合三十四市斤),还有少许菜金,后来由于反动政府层层贪污,落到我们身上的钱就少了,甚至什么费用都是这二斗三升米,并且米也往往是变质的。每次领米都很困难,有时领到的是存放很长时间的糙米(未经碾子碾过的米),并且黑壳虫很多。由于菜金少、油水缺乏等原因,饭越来越不够吃,学生们每天吃饭都很紧张。当时吃饭在学生中形成了“三部曲”——第一碗盛多,第二碗盛少,第三碗拼命装,吃得快,抢得凶的就吃得饱,否则就挨饿。后来老师规定,男的三碗,女的两碗。实行几天后还是不行,最后采取发放饭票的办法,每餐都由值日老师来分。可见,联师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很艰苦的。 

为了改善学生生活,方便学生和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学校还领导学生自己动手,自筹资金,养猪养鸡,代销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从学生中选出办事能力较强的人来办理。这样既节约时间,又少与外界社会接触。后来当地政府把文庙的最下一层房子收回,不给学校使用,老师们就带领学生于晚上下自习后,自己动手修建厨房。

记得一个夏天晚上,老师带领学生们筑墙,一直干到深夜两点。徐校长将小麦炒后加水,再和菜一起煮粥慰劳师生,师生受到鼓舞,相互加油,苦战几个晚上,土墙草顶的厨房终于建成了。

联师由于所处地势高,吃水要到东门河或南门河去挑,从下到上要爬一百多道坎子。

为了解决吃水问题,学校拟定一个计划,要把学校建成一个千柳树、千菊村,学校中心要前后左右都能通。于是便从学校左侧修修一条路到南门河,六个人包修,称为“六合路”。学校右侧一条路到东门河,八个人包修,称为“八德路”。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苦干下,文庙里被修整得清洁整齐,花园里栽上菊花和其他好看的花草。池塘边和通往各地的小路两旁都栽上了柳树、槐树。课余时间,同学们到花园里散步乘凉,芳香扑鼻,感到十分清爽愉快。

紧张的学习生活。

珍惜时间,已成联师每个学生的习惯。学校对时间安排很紧凑,每天的时间安排是:春夏季每天五点钟起床,冬季每天五点半起床,只要起床铃一响,值日老师(大部分时间都是徐校长)就提着一盏玻璃灯到操场上等着,铃一停,哨子就响了,师生得立即跑步集合点名,然后跑步到河里洗脸,哪怕是河里结冰亦是如此。 

洗脸回来后就早操、早餐、早读,接着上课。

中午饭后,午睡半小时,然后上阅览室看书读报。每天除了写大字一篇、小字半篇外,还要写实事摘抄、读书心得、记日记等。 

老师除了睡觉休息时间外,从早到晚都和学生一起学习,生活、授业解惑。 

尊师爱生的好风尚。

师师都是来自各省县。师生虽是来自各地,但相处很亲密。

老师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成为联师的风气。 

杨盛珍曰:记得一九四三年十月,我全家患了伤寒病,老师陈庆华两次到我家里送药问候。

学校里不管哪个学生有什么困难,老师们都很关切,尽量想办法帮助克服困难。同样,学生对老师也是非常尊敬。如张道因老师不幸患了贫血病,病情严重,送到贵阳医院治疗。那时没有公费医疗,教师工资很低。病情需要输血,老师没钱买血/听到消息,全校师生都争先要去给张老师输血。老师考虑,学生伙食不好,体质普遍都很差,结果决定杨秀华老师给张老师输血,但因病情恶化,最后还是在严寒的大雪天死了。师生闻讯后,都十分悲痛。大家捐钱安埋了张老师。 

进步思想的灌输。

学校里的老师经常会介绍一些鲁迅、高尔基的著作给学生们看,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民族的思想教育。除了一般教学外,还围绕有关课程进行进步思想的教育。记得当时在学生们中流行的歌有《红五月》、《到农村去》、《国际歌》等,其中《红五月》的歌词是:“五月啊五月,酒过群众的热泪,流过先烈的鲜血。许多的新仇旧恨,我们要永远记得。乘着今朝总的结算……五月四和约拒签字(原文如此——本报注),群众大会北京城,民气激昂谁敢轻视。结果卖国贼,一起倒台去。从此大家都晓得了救国自己要负责。前账算不清,新帐又加增,只有拼着我们的热血为国再牺牲。杀呀!我们的游击队;冲啊!我们的正规军。努力,努力,民众士兵;前赴后继,咬紧牙根。听着命令,巩固抗战阵营;推动全国各线,联络世界友人。看,战局开展,光明在望,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到农村去》的歌词是:“我们看不惯都市的繁华;我们讨厌都市的腐化。去吧,到农村去和劳苦民众们成一家,他正渴望着你,渴望着我们去拯救他,去教育他!去吧,耐心地前进,武装我们,健全我们;我们播种下自由的种子,培植出解放的鲜花。” 

通过这些歌,使学生树立了纯朴的爱国思想,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勤奋学习。 

一九四三年,正是国民党、三青团猖狂一时的时候。他们到各机关团体大肆活动,发展组织。就在一九四四年春,龙里应钦中学的一些三青团骨干也到联师活动。当时徐高址校长坚决拒绝外人入校,并做了一道大门,把门关上,写了《参观须知》,顶列九条,若不符合要求、不经学校允许,坚决拒绝入校。就这样建立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学校一向以教学为主,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严格要求。每逢节日如“五一”、五四”、“双十”等节日,就组织论文、演讲、体育等比赛活动。 

联师的结束。

一九四四年,国民党军队往来频繁,蛮不讲理,强住学校,对学校正常秩序进行捣乱。

学校多次拒绝,不同意驻扎,结果年已六十多岁的教导主任陈佩绚被吊打。 

一九四四年六月底,国民党到处宣传动员招青年军,要招学校的学生。徐高址校长坚决阻止,不允许联师学生当青年军,于是部分报名当兵的学生和社会上(招兵的)的人勾结起来,在一天黄昏时突然冲进学校,殴打校长和老师。 

从此以后,联师受到反动势力摧残打击,创办联师的这些好老师终因无法顶住反动势力的迫害,先后离开龙里。 

后来学校搞什么“政教合一”,校长由国民党县政府县长范子文兼,派来一个叫王琪隆德任校务主任,管理学校日常工作,学校大门亦随之开放,逐渐出现混乱。国民党、三青团派人来学校大力宣传、发展组织,学校竟直接造册送三青团,把许多学生都“发展”成了三青团员。 

一九四六年元月,第一届学生毕业,七月第二届学生毕业,其余的合并于龙里应钦中学,龙里联师从此不复存在。


旅游新闻报料QQ群:131380194
 
 
 
 
 
作者: 秦仁智 文章来源: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9-04-30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贵州旅游在线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广告服务隐私保护招贤纳士合作伙伴网站团队帐号信息

本站为中国景观村落和经典村落景观评选申报贵州工作站
贵州旅游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法律顾问:腾辉律师事务所 
  旅游业务:贵州黔中行旅行社 旅行社许可证号:L-GZ00397 icp 网站备案编号:黔ICP备10200780号-1 gabeian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380号
电话:18985589677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晒田坝路鸿源居6栋17号 邮政编码:550001
支持单位:贵州省民主建国会 贵州省艺术摄影学会 贵州省写作学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黔B2-20030008  黔新出网版准字006号  贵州省通信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广告代理:贵阳金钥匙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手机:18985589677 
贵州旅游在线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