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新域名
www.66gz.cn

您现在的位置: 贵州旅游在线 >> 旅游时讯 >> 正文

彝族铃铛舞:你从远古走来……

  2005年,赫章县彝族铃铛舞作为惟一一支代表队代表贵州省参加在广东东莞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展演,并一举夺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今年6月8日上午9点30分,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赫章县县委书记范元平作为代表在人民大会堂领取了该奖。

    这是赫章彝族人民的骄傲,也是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皈依。

    来自远古的“恳合呗”

    据史书记载,赫章是我国大西南彝族古代发展的中央皇国腹地,被誉为夜郎文化考古殷墟的可乐曾是它的都城,之后曾先后是夜郎和俄索部的治所。彝族及其古代先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发、建设了赫章。滇、夜郎、巴、蜀、黑、白六大侯国,皆为彝族古代先民第三十世君主笃米所分封。六大侯国又自封有诸多君长列国。因此,彝族先民经历着频繁的战争,彝族先民在护送阵亡将士时,为了抒发悲痛之情,在途中跳一种战状舞。随后,这种战状舞演变为祭祀告别的舞蹈。这就是今天的舞族铃铛舞。

    彝族铃铛舞,欲称跳脚,彝语称“恳合呗”,意为灵体告别舞,是彝族人民在祭祀场中演跳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此舞在赫章保留着完整形态,尤其以赫章珠市乡最为典型。铃铛舞具有连歌载舞的显著特色,舞者先歌后舞,歌舞相间,舞蹈无音乐伴奏,靠鼓点及舞者摇响手中的铜铃声来统一动作,唢呐只作间隙的吹奏。通过祭祀活动,跳“恳合呗”,唱祭祀礼仪之歌,以尽子孙之孝,祭奠逝者,安慰生者。铃铛舞所表现的内容为彝族人民传统的生产生活场景,经过艺术化处理,内容健康,风格朴实。由于彝族有婚嫁、丧葬皆歌舞的习俗,铃铛舞又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因而得以世代相传,并保持着完好的原生状态。

    原始的彝族铃铛舞仅限男性演跳,而现在由于观念更新,女子也加入其中,而且场景不限,节日、喜庆、农闲时都可以演跳。

    赫章县文化局局长吴桂红认为,铃铛舞蕴含着厚重的彝族文化,既具有独特的舞蹈艺术价值,又具有历史、伦理、哲学等多方面的认识价值。铃铛舞作为彝族人民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它能起到振奋民族精神、提升心灵境界的积极作用,值得传承和发展。     

    男儿的简约女子的艳丽

    彝簇铃铛舞所穿戴的服饰,最能体现彝家男儿的简约和彝家女子的艳丽。

    彝族服饰是其审美观念的直接体现和民族素质的集中表现,它反映出彝族文明的绚烂光芒。

    赫章珠市彝族女装是彝族服饰中乌蒙型的典范。坐在珠市乡的村寨里听民间老艺人们摆古,记者才慢慢了解其服饰的深刻内涵。彝家女子头饰以鲜色布带作为里层盘于头上,再用蓝、黑色头帕在外包裹,形如向阳花,称之为月亮形,以此示意尊重家庭的主人即自己的丈夫。若公婆健在,则常戴顶盖以示敬老。衣裙的花纹一次性镶制而成,素净大方,小裤脚配穿长衫。裤脚挑镶灯笼图案,鞋上绣草鸢花,彝家女喜穿盛装,五彩缤纷,光华夺目。

    彝家男儿的服饰也多以蓝、黑色布盘包顶盖形成碗状而戴在头上,以示头顶青天,左耳挂金银或铜质龙环坠子,彝语谓之“能禄”,意为赤龙之身。衣服一般为对襟短衣和长衫两种款式,着装时长衫加系一条腰带,配小裤脚,对襟衣配大裙裤,长蓝衣配白带以示蓝天中有阳光。脚穿布制或皮革为底的布鞋,形如舟船,以表示脚踏海陆男儿志在四方。另有背衫,方块形状,内心羊毛毡,其外套背面镶成八卦太极图,或以桃子和石榴花镶拼成八幅飞扑中宫之仙桃,形成九宫八卦的总体饰面,有表达母爱的寓意,也有对子女的良好祝愿。跳铃铛舞时,还有一种骑马裙也很独特,此裙系于腰际下垂,并列相连左右两块,红底白边,彝语称“姆惹撒合”,这种裙子专为骑马者设计,可谓匠心独具。     

    独特魅力备受青睐

    6月7日在赫章采访时,正赶上珠市乡的舞蹈队排练铃铛舞,以为6月9日至10日省文化厅组织在贵阳举行的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的民间文艺展演作准备。

    在排练现场。记者深深感受了彝族铃铛舞独特的艺术魅力。舞者以腰部为轴心,腰腹前后左右来回旋动,双手左右上下转腕摇铃并挥舞彩带,时而抬首后仰,时而方步前倾,时而下蹲,时而靠地翻滚,一走一停,缓急有序。男子刚健豪放,女子柔媚舒展。男女精妙的组合使原始粗犷的“恳合呗”更加绚丽多姿。

    珠市乡彝族村寨保存相对完好,他们居住在被誉为贵州屋脊的韭菜坪山下。一直以来,珠市乡的铃铛舞传承较好,“老的小的、男的女的都会跳,村村寨寨都有自己的表演队,只是表演的风格特征有较小的差距而已。”近年来,一些年轻人在民间老艺人表演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使舞蹈的艺术形式更加完善。据吴桂红介绍,这次获得山花奖的舞蹈也是通过整合多种铃铛舞的形式,经过加工和艺术创作后改编而成的。

    珠市彝族乡的彝族人民以千亩石林、万亩草场为舞台,幕天席地,演绎着古老的铃铛歌舞,完全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今天搬上舞台的铃铛舞同样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博得观众的青睐。在获得山花奖后,在全国都有了知名度,已被包括新加坡,以及四川、云南和省内的许多地方邀请去表演过。     

    铃铛舞受到时代冲击

    彝族铃铛舞不仅是一个民族民间舞蹈,更是一幅史诗般的历史画卷。

    彝族民间歌舞虽博大精深,但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铃铛舞也受到了时代的冲击,面临逐渐淡化消隐的濒危状况。

    吴桂红分析,制约着铃铛舞传承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这样几点。第一是许多现代彝族的年轻人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很大,现代文化的冲击也对之产生影响,致使他们对热爱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激情不高,思想观念的东西受到抵制,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不能较好的得以传承。第二是珠市乡的矿产资源相当丰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地村民的经济意识也不断增强,年轻人对经济的追求超过了文化传承的力度,许多年轻人都去采矿,或者外出务工,间接的影响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第三是随着老一辈的民间艺人的不断离去,能演跳铃铛舞者逐年减少,能领略和把握铃铛舞神韵者更是屈指可数,加上现代传播媒体的影响,新一代的年轻人不能很好的接过担子,大大影响了铃铛舞的传承和发展。     

    铃铛声声响夜郎

    彝族铃铛舞充分体现了彝族人民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有非常深刻的传承价值。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保护和传承铃铛舞刻不容缓。

    让人值得高兴的是,近年来,赫章县委、县政府围绕实施历史文化兴县战略,全力培植文化旅游产业,以推进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今年,又把组建夜郎民族歌舞团列为“十件实事”之一,目前建团的方案已经制订。这其中,彝族铃铛舞受到高度重视,充当了重要角色。

    通过几年的努力,不单在珠市乡,甚至覆盖了赫章有彝族居住的村寨,都有人在演跳铃铛舞,并且参与的人越来越多。

    同时,为使铃铛舞这一传统舞蹈艺术得以更好的传承发展,赫章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小组还特制定了以下保护措施:2005年至2006年,全面开展普查,摸清和掌握铃铛舞的分布、渊源、流派等情况,该工作正在进行当中;2006年至2007年组建村寨表演队,在民间推广铃铛舞,通过展演、比赛等方式,使其源远流长;2007年至2008年在彝族居住聚居区中小学校推广铃铛舞,使之作为乡土教材的一个内容,得以传承发展;2008年至2009年,通过整理、制作、提升,将其推向外界,使铃铛舞在一定区域内家喻户晓;2009年至2010年,将铃铛舞及其附加的一些旅游产品通过音画手段将其作为文化产品推向市场,使这一内蕴深厚的古老传统舞蹈得以发扬光大。

    从远古慢慢走来的舞族铃铛舞,也将随时代慢慢的走下去。遍地铃铛声声的夜郎故地,将更加和谐、美丽。


旅游新闻报料QQ群:131380194
 
 
 
 
 
作者: 毕节日报:胡晓涛 文章来源: 贵州旅游在线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06-06-14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内容
贵州旅游在线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广告服务隐私保护招贤纳士合作伙伴网站团队帐号信息

本站为中国景观村落和经典村落景观评选申报贵州工作站
贵州旅游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法律顾问:腾辉律师事务所 
  旅游业务:贵州黔中行旅行社 旅行社许可证号:L-GZ00397 icp 网站备案编号:黔ICP备10200780号-1 gabeian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380号
电话:18985589677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晒田坝路鸿源居6栋17号 邮政编码:550001
支持单位:贵州省民主建国会 贵州省艺术摄影学会 贵州省写作学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黔B2-20030008  黔新出网版准字006号  贵州省通信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广告代理:贵阳金钥匙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手机:18985589677 
贵州旅游在线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