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新域名
www.66gz.cn

您现在的位置: 贵州旅游在线 >> 人在旅途 >> 正文

梁漱溟 梁启超与李端棻

  梁漱溟(1893-1988),蒙古族,原名焕鼎,字寿铭。

  曾用笔名寿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

  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

  因系出元室梁王,故入籍河南开封。

  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

  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

  一生著述颇丰,存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唯识述义》《中国人》《读书与做人》与《人心与人生》等......

  梁启超与梁漱溟年龄相差20岁,戊戌维新梁启超名满天下之时,梁漱溟还只是一个刚刚破蒙读书的5岁幼童。

  可是, 22年后,梁启超竟“移樽枉步”,登门造访梁漱溟,请教佛学问题,由此,二人时相过从,成为忘年交。

  其实,梁漱溟中学时代曾饱读梁启超的著述,深受其影响......

  1908年开始,他系统阅读梁启超主撰的《新民丛报》、《新小说》两种刊物的汇编本,总计在五百万字以上......

  这些内容新颖、文笔激越的文字,深深吸引了梁漱溟,他自称“寝馈其中者三、四年”。

  1910年,梁漱溟又订阅在上海发刊的《国风报》,其中,梁启超以笔名“沧江”撰发的三十余篇论述立宪的文章,更是他的必读物......

  辛亥前,梁漱溟倾向君主立宪,显系受此影响。

  不过,他如此钦仰梁启超亦与家庭熏陶有关......

  梁漱溟的父亲梁济早年热心变法,后来所写札记谓:

  “吾真心倾慕梁任公,积仰数十年,以为救中国之第一人。”

  民国初年,梁启超结束近十五年的流亡生活,回国入京,梁济先后四次拜谒、两度投书,然终不得见、答,心中不免怅然......梁济在他年满60周岁的前3天投河自尽......

  鉴于此,当1916年梁漱溟先后拜识了其内心倾慕的章士钊、蔡元培等人后,却始终“不敢冒昧”地主动结识梁启超......

  不久,梁漱溟任教于北大,讲授印度哲学。

  清末学者大多兼治佛学,梁启超自不例外......

  他在《论佛教与民治之关系》一文中,甚至主张将佛教立为国人的“新信仰”,他本人即“有条件地”信仰佛教......

  1916年,他在《东方杂志》上读到梁漱溟研究佛学的论文《究元决疑论》,称许不已,进而注意作者。两年后,梁济殉清自尽,其遗书登诸报端,梁启超读之,深为感动,当得知梁济与梁漱溟的关系后,他产生了结识梁漱溟的念头......

  这一年,梁启超大病之后,静读佛经,其后撰成《大乘起信论考证》,并拟作《楞严经考证》,可以说,这时期他研究佛学的兴致颇高......

  因此,1920年3月,他游欧归来见到梁漱溟的新著《印度哲学概论》,“纳交之心益切”......

  此后不久,梁启超偕蒋百里、林宰平及梁启超之子梁思成,来到北京崇文门外缨子胡同梁漱溟寓所,屈尊讨教......

  梁启超所提的问题是:

  “如何可以把贵族气味的佛教改造成平民化,使大家人人都可以受用?”

  梁漱溟对这位大人物的突然来访“甚感意外”,但在学理上却坚持己见,他回答说:

  改造佛教是做不到的事,倘若做到,那改造后的必定不再是佛教。由这次访谈,开始了二梁之间的交往:

  梁漱溟不时往访梁启超,尊其为“先生”;

  梁启超则器重梁漱溟的“好学深思”,与之通信,每称其为“宗兄”。

  二梁的交往,除佛学这一共同点外,还与他们在“五四”之后均肯定固有文化的思想倾向有关......

  梁启超对梁漱溟适时推出《东西文化其及哲学》一书甚为激赏,蒋百里称此书为“迩来震古铄今之著作”,建议任公将这位后起之秀延揽门下......

  1921年秋,梁启超应聘在南开大学讲授中国文化史,校长张伯苓欲将文科全部交其主持,梁颇愿尝试,商定翌年接办南开文科......

  他致函张东荪等人,提议由张君劢担任文科主任,蒋百里、张东荪、林宰平各担任一门课程......

  “能找到梁漱溟最佳,更辅之以我,吾六人者任此,必可使此科光焰万丈。”

  这一计划因与承办上海中国公学相冲突,未能实现,但梁启超欲将梁漱溟纳入自己“班底”的意图则十分明显......

  1925年春,梁漱溟在山东办学数月后回到北京,客居清华园,专心整理编次其父梁济的日记、文稿,辑印成《桂林梁先生遗书》,分送亲友......

  此时梁启超正在清华讲学并开始主持该校的国学研究院......

  梁漱溟几经思量,终于送《遗书》一部给梁启超,同时函告当年其父屡访不遇、投书不答之事,提示书中“致慨之词”,请其寓目......这段文字在《遗书》“伏卵录”中,是梁济1915年2月读罢梁启超挽麦孟华诗文后所写,内中尽吐“躬逢鄙弃”后的怨愤,痛责梁启超“为总长后亦随俗同化与旧官僚无异”,“而一生之痛哭救亡,求真才行实事,亦不过言焉而已。”但最后仍企望其有所作为:“我终不忍没任公二十年救中国之心,而犹希望其能行所言,不判成两橛也。”

  梁启超检读之后,痛切自责,遂复函梁漱溟,内云:

  “学不鞭辟近里,不能以至诚负天下之重,以致虚情慢士,日侪于流俗人而不自觉,岂唯昔者,今犹是也。”令尊所言,“其所以嘉惠启超者实至大,……愿兄于春秋祭祀时,得间为我昭告,为言:启超没齿不敢忘先生之教!”

  梁漱溟对此番诚意十分感谢,两年后,当商务印书馆正式印行其父遗书时,特将梁启超的复函影印刊于卷首......

  梁启超作古以后,梁漱溟曾撰写一篇真挚而率直的纪念文章,评述这位前辈的生平得失和性格特点。

  他认为,任公学术上的成就,量过于质;

  其参与政治,失败多于成功;

  但其影响近世舆论之广泛而有力,无人能出其右。他写到:

  “任公的特异处,在感应敏速,而能发皇于外,传达给人。但缺乏含蓄深厚之致,因而亦不能绵历久远。”

  梁漱溟可谓直接感受梁启超影响的一代人......

  而影响梁启超的是:贵阳人李端棻。李端棻是戊戌变法领袖人物、北京大学首倡者、贵阳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贵阳一中和贵阳师范学校(贵阳学院)贵州大学的创始人......

  当时李端棻是一品大员 礼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和外交部长职务,中央政治局决策层)

  李端棻又是光绪皇帝老师,皇太后坐上宾......

  李端棻将其堂妹李惠仙下嫁梁启超......

  李端棻将康有为、梁启超等推荐给光绪皇帝.....

  李端棻是戊戌变法总策划人......

  李端棻虽受牵连被流放不久后,又被皇太后 赦遣回乡(贵阳)......

  李端棻推荐了一批维新人物,除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外,

  还有黄遵宪、严修、熊希龄、 唐才常、狄葆贤、徐勤、欧榘甲、韩文举、夏曾佑、汤寿潜、寿富等人。这批人在戊戌变法乃至后来历史上都起到过重要作用。

  足见李端棻其鉴人上的过人之处并十分了得......


旅游新闻报料QQ群:131380194
 
 
 
 
 
作者: 秦仁智 文章来源: 贵州旅游在线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8-09-25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贵州旅游在线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广告服务隐私保护招贤纳士合作伙伴网站团队帐号信息

本站为中国景观村落和经典村落景观评选申报贵州工作站
贵州旅游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法律顾问:腾辉律师事务所 
  旅游业务:贵州黔中行旅行社 旅行社许可证号:L-GZ00397 icp 网站备案编号:黔ICP备10200780号-1 gabeian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380号
电话:18985589677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晒田坝路鸿源居6栋17号 邮政编码:550001
支持单位:贵州省民主建国会 贵州省艺术摄影学会 贵州省写作学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黔B2-20030008  黔新出网版准字006号  贵州省通信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广告代理:贵阳金钥匙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手机:18985589677 
贵州旅游在线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