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新域名
www.66gz.cn

您现在的位置: 贵州旅游在线 >> 人在旅途 >> 正文

三穗行

  三穗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隶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东北与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毗邻。

  东南、西南与天柱、剑河两县接壤。

  北与镇远县相连。

  为贵州省东出口之一,素有“黔东要塞”和“千里苗疆门户”之称。

  全县辖7镇2乡,159个村,5个居民社区。

  面积1035.8平方公里,22万余人。县政府驻八弓,距州府凯里87公里,距省府贵阳247公里。

  三穗自然禀赋优越,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竹编艺术之乡”,1972年瓦寨斗笠曾作为国礼赠送给访华美国总统尼克松。

  2007年,三穗竹编被列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国家文化部将三穗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竹编)

  素有“麻鸭之乡”和“斗笠之乡”美誉,是中国地方名鸭-三穗鸭的泽源地。

  自唐宋就实行羁縻统治。

  1107年始置。

  1279年改为安定县。

  为晓爱泸洞赤溪等处、卑带洞大小田等处;德明洞、秃罗等蛮夷长官司地,属思州军民安抚司。

  1372年, 置邛水、得民、晓益、陂带、团罗五长官司;

  1392年, 并为邛水一十五洞蛮夷长官司,属思南宣慰司;

  1414年, 以邛水一十五洞蛮夷长官司隶镇远府。

  1733年, 改设邛水县丞,为镇远分县。

  1734年, 添设镇远县丞一员分驻邛水司地。

  1913年, 以邛水县丞地置邛水县,属黔东道;

  1924年, p改灵山县;

  1927, 易名三穗县。相传县城附近稻田中,一株水稻并出三穗,故名。

  1950年,属镇远专区。

  1956年,划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1958年,撤销三穗县,并入镇远县。

  1962年,恢复三穗县。

  1958年12月20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82次会议决定:撤销岑巩、三穗2县,将原2县的行政区域全部划归镇远县。

  1962年10月20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17次会议决定:恢复三穗县,以合并于镇远县的原三穗县行政区域为三穗县的行政区域。

  1996年,三穗县辖5个镇、4个乡。

  三穗县县境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大致以施洞口断层为界,断裂南东属华南准地台,其北西属扬子准地台,主要构造线呈北东—南西向褶皱及断裂。地层以前震旦系下江群清水江组为主,其次为震旦系上、下统和寒武系九门冲组。未有出露的还有乌叶组及番招组。

  县境内处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面上,由西向东倾斜,境内地貌类型多样,低山、丘陵、河谷、盆地交错。最高峰南部老山坡(海拔1470米)比北部坪茶大坡脚河流出境处(450米)高1020米。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高山主要有:老山坡(1470米)、叫岭坡(1334米)、猫鼻岭(1253米)、大榜坡(1242米)、圣德山(1176米)等。

  民俗 民居:

  寨头苗家人居住的是木房吊脚楼,多半是三间正房带一间横屋面的“偏厦”。正屋楼层一般为三层,底层为牲畜、杂物层,二层是人生活起居室,三层为粮食储藏库,生活起居层中间为堂屋,带吞口,走廊较宽,置连接两吊脚柱外拓宽一尺左右的座坊。偏厦略低于正屋一截。

  三穗县苗寨 寨头服饰分为童装、男装、女装三种。成年女装以青色家机布料为主料,衣服无领,衣门向右肋开通衣襟,左衣襟向上开一尺长衣衩,衣长齐膝盖,袖细而长,盖于手掌背,肩部和袖端处大多围一层一寸宽的另一种颜色的布料,在布料边上用白花条或浅蓝色布条三至五根围成图案镶着隔开。裤子由裤裆、裤腰、裤脚三部分组成,裤脚另加一层一寸宽的别样的颜色布料,在这层布料上端边缘用自挑的花条或浅蓝色布条编成像上衣一样的图案隔开。头包一张长三尺、宽一尺二寸自织自染的青色家机布料,俗称“三角头帕”。

  寨头婚俗有日娶和私奔两种。

  这两种婚俗过程相同,即新娘进屋不拜堂,新娘挑“喜水”,举行拦客饮酒对歌,号婿与恭贺,抹黑脸,妻不落夫家等,只是形式不一,日娶是当天白天举行,男女双方家里都办喜酒,而私奔大多在晚上举行,当天不办喜酒,男方家亲戚朋友前来恭贺,择日办喜酒.......

  寨头禳桥有群体和个体两种。

  个体是各家各户自己去禳;

  群体以全寨或房族去禳,人多,场面大,像这种场面的大型禳桥一般一年有三次,即“正月十五”、“二月二”、“月半节”等......

  禁忌大致分为生产禁忌、生活禁忌、火灾禁忌、修造禁忌及其它禁忌......

  三穗竹编工艺起始年代可追朔至明末清初,延续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其产品实用性与工艺性相结合,绿色环保、品种多样,具有较高收藏价值。

  1972年,三穗竹编曾作为国礼赠送给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2007年被列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国家文化部将三穗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泥山土纸制作方法十分原始,材料是用地产的白竹、水竹。

  一过立夏节,就砍“竹麻”,即尚未开叶的嫩竹破开,成捆地放入专制的水池,加上生石灰,浸泡40天,捞起洗净、晾干,清池,再放水浸泡,池里起结晶水层,显示竹麻已泡好可加工纸浆了。加工纸浆时,先捞起竹麻洗净,放入石磨盘,用牛力拉石滚碾得绒绒的,再放进水槽中,用力搅拌,放去浑水,待竹绒沉淀,放入清水,即可抄纸。

  抄纸用有规格尺码的竹帘(状如细钢丝网)一张张地漾满纸浆,捞起,晾干即成。在纸浆配制和竹帘尺码上加工,即可造书写用毛边纸......

  三穗鸭是中国地方优良畜禽品种,中国地方名鸭之一。三穗县是三穗鸭的泽源地和主产区,有六百余年的养鸭历史,早在1982年就被录入了《中国家禽品种志》,1993年,三穗鸭被列入《贵州畜禽品种志》,2003年被收入《中国家禽地方品种资源图谱》,素有“鸭乡”之称。三穗鸭以其产蛋多、牧饲力强、肉质细嫩、味美鲜香、胆固醇低而闻名......

  三穗锅巴粉是黔东南一带地区的特有小吃。

  主要由特殊的大米(配有绿豆、花生、生菜等配料)作成,成薄纸状,绿色,切成长条状后煮食。

  制作过程为将大米、绿豆、青菜,分葱,蒜叶萝卜叶等做成的浆在锅里烙成饼,然后冷却卷成卷,卷可以切丝,或者制作时用漏斗漏到锅里直接烙成丝。易熟,口感熔实,有大米、青菜、绿豆,分葱,蒜叶萝卜叶等特有的清香味......

  三穗灰碱粑: 灰碱粑顾名思义是用柴草灰和大米制作而成......

  先将草木灰用沸水浸烫,冷却后滤去渣滓成灰碱水,把大米淘洗干净,用灰碱水浸泡24小时,捞起漂洗干净,磨成浆待用;大锅洗净,倒入米浆,用中火加热,不断搅动,至米浆煮熟起泡发粘,把熟浆盛入盆中,晾冷倒在案板上,用手搓圆条坯,上笼用大火蒸15分钟出笼,改刀切成长条。吃的时候放入沸水烫2~3分钟,捞起装入大碗中,加汤,放肉末、酱油、味精、红油辣椒、盐,撒葱花拌匀即成。

  三穗县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国家级3A景区1个,省级示范景区2个

  颇洞生态农业体验园.....

  位于三穗县台烈镇颇洞村,距县城10公里,距高铁火车站15公里,2016年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贵州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6个50”重点工程示范基地。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党社联建模式,组织村民筹资投入乡村旅游业发展,建成了生态农庄、生态度假屋、滨河休闲水上设施、文化长廊、自行车道、生态鱼池、热带植物馆、蔬菜大棚、精品水果(葡萄、蓝莓、草莓)采摘园、农业体验馆、现代科技栽培展示厅等旅游配套设施。形成了集农业体验、农家休闲、田园度假、山庄避暑、自然观光、户外旅游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

  寨头苗寨 位于三穗县台烈镇寨头村,距县城20公里。分上下两个村,即寨头、上坪村,是全国第二大的苗寨素有千家寨之称。这里民族风景优美、节日众多,规模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民族风味浓郁,独具特色。苗寨英勇顽强,被称为“千里苗疆的门户”。

  永灵山邛水河畔的三穗城北有座山叫白岩,挺拔峻峭,雄伟壮观,朝城一面刀削斧劈般从山巅直劈到山脚,形成一块洁白无瑕的百丈屏嶂,在素有“万亩竹海”的三穗群山之中独树一帜,后改名永灵山,是三穗八大景之最,近代诗人周佰庸游永灵山作诗赞之:“叠翠灵岩万仞楼,苍茫烟树雨初收,是谁描出天然画,赛过丹青第一流。”

  圣德山又叫岑楼山,在三穗县桐林镇东部,呈东西走向,海拔1176米,林木苍翠,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山顶建寺供奉历代圣人,故名乾元寺,属三穗三大佛山之一,在黔东南颇富盛名,寺庙几废几修,现寺址尚存。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剑河、天柱、玉屏、镇沅、湖南省新晃等地数万歌手前往上山对歌、谈情说爱或烧香拜佛,真是“圣德山上歌连歌,南腔北调煮一锅,唱得黄河涨大水,唱得东海起浪波。”。

  杨至成将军纪念馆位于三穗县城林园西路,由将军纪念馆和纪念广场两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15800㎡。展览大厅收藏有从南昌起义、红军长征、抗战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各种资料、图片、书画和将军身前的许多珍贵遗物,共有照片86张,衣物10件(套),用品8件,书籍6本,文件25份,书信4封。2003年6月8日开工,同年10月30日竣工,是贵州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之一。2005年被省人民政府列为贵州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2008年被州人民政府列为黔东南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被国家财政部、文化部列为中国免费开放单位。

  等溪贞寿坊俗称“石牌坊”,位于县城东32公里三星公路南侧。坊系青石料建筑,三间四柱六横梁。中间为古道,宽2米,次间宽0.8米,亦可通行。通面宽4.6米,通高4.3米,柱为正方形,边宽0.24米,内二尊高3米,外二尊高2.5米。柱与柱之间,均衡砌横梁两栋,中砌碑心石,正梁上坚碑一座,高1.2米,宽0.7米,厚0.2米,顶为葫芦宝顶,侧饰鳌鱼、龙、凤。石坊的柱、粱,结构紧密,形成整体,古朴壮重,美观大方。坊石上刻有人物、花卉、鸟兽等浮雕,四柱两侧分别置弧形抱柱石......


旅游新闻报料QQ群:131380194
 
 
 
 
 
作者: 秦仁智 文章来源: 贵州旅游在线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8-08-29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贵州旅游在线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广告服务隐私保护招贤纳士合作伙伴网站团队帐号信息

本站为中国景观村落和经典村落景观评选申报贵州工作站
贵州旅游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法律顾问:腾辉律师事务所 
  旅游业务:贵州黔中行旅行社 旅行社许可证号:L-GZ00397 icp 网站备案编号:黔ICP备10200780号-1 gabeian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380号
电话:18985589677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晒田坝路鸿源居6栋17号 邮政编码:550001
支持单位:贵州省民主建国会 贵州省艺术摄影学会 贵州省写作学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黔B2-20030008  黔新出网版准字006号  贵州省通信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广告代理:贵阳金钥匙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手机:18985589677 
贵州旅游在线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