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新域名
www.66gz.cn

您现在的位置: 贵州旅游在线 >>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 正文

苗族大迁徙舞

基本特征

  此舞笙舞合一,自吹自跳。表演者边吹芦笙边跳舞,芦笙既是乐器,也象征着迁徙过程中的武器,倒立吹笙等难度较高的舞蹈动作,体现出表演者平时训练的扎实基本功。整个舞蹈动作与芦笙的吹奏以及古歌的穿插有机统一,舞者也是芦笙吹奏者。
  无字民族乐舞记事。此舞不同的角色代表着迁徙途中不同的人物,如队中第二个吹长葫芦笙者是整个迁徙的总指挥,队伍过河前,先派两名勇士用羊角酒敬山神河神,以求平安渡河,整体表演者一步三回首的舞蹈动作,是恋恋不舍怀念故土,三人一组的射弩则有阻击追兵之意,芦笙与古歌悲壮部分,叙说迁徙的艰辛和被赶出故土的悲伤,欢快部分表现了渡河摆脱追兵后找到栖居之地后的欢愉,苗族大迁徙舞中的角色,从第三个直到倒数第二个的位置都是队员,最后一个持弩者为护卫,大迁徙舞的另一个重要角色,就是在队伍前面手持火把,嘹亮歌唱者。妇女儿童则体现了群迁时的真实场景。古歌中唱道:“从前,我们的老父老母住在什么地方?据老人们说,住在直米力地方。直米力平原宽又平,直米力平原好庄稼,直米力靠河好种田。又长又平的大田啊,齐齐整整并排在平原上,成熟的稻谷黄央央。棉花产在什么地方?棉花产在直米力地方”……
  服饰、器具具有叙事特征。大迁徙舞的舞蹈服饰蕴含深意,尤其是男女披衫,堪称“穿在身上的史书”。这种色彩鲜艳的披衫为苗族传统麻织品,以家种的麻为原材料,经渍麻、纺线、捶洗、织布、排绣、蜡画、织花等工序制作而成,完全是传统手工制作。这种披衫衣颈背有一块正方形的饰品,四周外沿图案象征着山,中部一块象征着直米力平原,即今河北平原,一层层城墙护卫着中间平原与城市,那里曾是苗族先祖居住的乐土。这种披衫又称城墙服。在正方形饰品两侧,有两条呈“八”字形的长条图案,此图案象征寓意男女不同。女式披衫的“八”字形长条多为深黄色,象征着苗族发展曾经在大迁徙途中渡过的浑水河,即黄河,河两岸的几何图案则象征着一望无际的山川田地。男式披衫的“八”字形长条则呈灰黑色,其间密布交错的符号充满神秘的色彩,据苗族老人介绍,那些图形隐藏着苗族先民大迁徙的一系列秘密信息,如今已经成了难以破解的谜。麻布披衫之外,又有羊毛披毡,古朴的蓑衣,加上妇女的开间裙,炒麦把裙、田埂裙,以及弩、羊角、象征黄河的黄布、烟杆等道具,营造出一种厚重的苗族文化底蕴。
  此舞具有祭祀性特征,表演此舞目的之一在于祭奠在迁徙途中牺牲的将士,以及苗族祖先格蚩尤老等英雄。
  此舞与苗族民俗有相互依托特征,此舞的服装、道具体现了苗族的生活习俗,如芦笙作为苗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乐器,在舞蹈中也是主要道具,弩、蓑衣、羊毛披毡、篾帽,草鞋等在舞蹈中出现的道具,在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此舞具有苗族历史教科书的特征,以舞记史,使之世代相传,舞蹈得以传承的同时,也就传承了苗族传统文化。
  此舞还具有未经加工的原生态特征,此舞在苗族聚居区世代自发相传。苗族长辈对晚辈言传身教,并随时随地传习演跳该舞。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旅游新闻报料QQ群:131380194
 
 
 
 
 
作者: 佚名 文章来源: 贵州赫章县文体广电局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0-09-09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内容
贵州旅游在线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广告服务隐私保护招贤纳士合作伙伴网站团队帐号信息

本站为中国景观村落和经典村落景观评选申报贵州工作站
贵州旅游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法律顾问:腾辉律师事务所 
  旅游业务:贵州黔中行旅行社 旅行社许可证号:L-GZ00397 icp 网站备案编号:黔ICP备10200780号-1 gabeian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380号
电话:18985589677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晒田坝路鸿源居6栋17号 邮政编码:550001
支持单位:贵州省民主建国会 贵州省艺术摄影学会 贵州省写作学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黔B2-20030008  黔新出网版准字006号  贵州省通信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广告代理:贵阳金钥匙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手机:18985589677 
贵州旅游在线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