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新域名
www.66gz.cn

您现在的位置: 贵州旅游在线 >> 贵州旅游文化 >> 正文

《烟雨侗乡》——烟雨侗乡入梦来

 

  进一步从人类学追溯发觉,早先,在人类还处在原始社会阶段的时候,普遍都是居住在山洞之中的,无论是早期的尼安德特人,北京的山顶洞人,还是晚期的桐梓人、柳江人,他们都无一例外地生活于山洞之中,作为侗族前身的骆越部族,也一样生活在山洞中,他们“俱无君长,随山洞而居”(《隋书.南蛮传》)。清代雍正年间所撰的《广西通志》载:“侗人居溪洞中”。《黎平府志》也有“硐人也,原居山洞”的记载。后来,随着人类大脑的不断发育,作为人的能力不断增强,他们不仅能够适应自然,而且能够改造环境了。换句话说,环境本身、自然本身,又反过来赋予了人类生存的智慧,使人类能够把自然看成一种对象性的存在来加以认识、利用和建设。于是,人类渐渐从黑暗、潮湿、窒闷、阴森的山洞中走出来,利用自然条件,建立起了最早的村落,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有巢氏”,就是这个时候出现的,他从鸟在树上筑巢得到启示,率先仿照鸟巢在树上造屋。《太平御览》引《颛顼始学篇》云:“上古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庄子•盗跖》:“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氏”。

    在树上居住,却又必须下树来谋食物,采集野果或种植植物,每日上树和下树,这于生活是极不便利的,而且,为觅食物又要不断迁徙,渐渐地,随着原始农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居所的不断固定,他们便依照树上的窝棚的形状,在地上,在他们种植的植物旁边,建起了最初的固定栖身之所——像树的形状一样的屋棚。后来的干栏式民居就是从这种简易的屋棚发展而来的,侗族先民们这种由洞居而巢居而棚居的演变过程,实际也就是侗族人居历史的演变过程,侗族建筑文化的演变过程。需要说明的是,这时他们仍是以“房”为单位,按血缘居住在公共房屋里,这公共房屋,就是最早的鼓楼。后来,家庭产生了,房族结构解体,人们以家庭为单位居住,逐渐从鼓楼(公共房屋)迁出去,围绕鼓楼建造起家庭的“干栏”。从这以后干栏式民居,即“吊脚楼”逐渐发展,演进为现在的结构形式。    这就是凡侗寨鼓楼为什么都立在寨子中间的原故。

    在我们走近堂安侗寨,开始对这座侗寨有了一点认识以后,我似乎明白了,挪威王国的专家们为什么选择堂安作为侗族生态博物馆,可能是因为堂安侗寨的居住环境更贴近自然、整座侗寨没有丝毫的现代建筑的痕迹,一切保持原始、自然状态。由此看来,保护生态,包括保护人居环境生态是何等的重要!

  正月初六,阴天,间或露出一点太阳。远处的山尖,仍然被浓雾笼罩着。趁着浓雾,我们来到了纪堂侗寨。

    纪堂坐落在距肇兴约6公里的南山脊上,民居建筑亦为“干栏”式建筑。纪堂分上下两寨,共三座鼓楼,上寨两座,下寨一座,全为攒尖顶式。下寨一座最为壮观。下寨鼓楼始建于清末,民国16年(1927年)维修,1966年遭破坏,1980年再次维修,恢复原貌。1982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下寨鼓楼高约22米,系用16根大杉木构成骨架,造型采用逐层内收梁枋和金瓜柱支撑着层层挑出的楼檐,檐口采用人字形斗拱结构,不用一钉一铆,全是杉木穿榫构造而成,衔接无隙。该楼类似宝塔,但内无隔板,空至顶层。全楼为11层重檐,底1--2层为四方形,往上3--10层为八角形,最顶11层,为四角攒尖顶,顶桅铁制,桅根部串叠五个陶制如意宝瓶。檐上盖小青瓦,屋脊白灰抹成。翼角高翘,每一檐角,分别泥塑狮、虎、猴、兔、鸟等动物。

  楼之1--3层檐正面中央,泥塑“二龙戏珠”。层层檐下屏枋,抹灰描绘各种故事人物、山水、花木、动物等彩绘。不是画廊,胜似画廊。底层大柱,抱柱楹联,反映了侗族人民欢庆升平的心声。

    楼前有一块可容纳数百人的歌坪,歌坪正面建有一座小而别致的戏台,民居建筑整齐划一、一排排顺街而建,遇有高坎,则垒石成基,民居建于其上,显得高大雄浑,古朴典雅。

  肇兴侗寨是肇兴乡所在地,以前就有五座鼓楼,始建于清末,“文化大革命”初期被当成“四旧”拆毁,1981年至1983年当地群众又先后捐工捐料捐款全部重建,今日所见到的五座鼓楼均为重建后的鼓楼。

    肇兴是侗族南部方言地区最大的侗族自然村寨,历史上素有“七百龙图八百贯,九百皮林千家肇”之称。肇兴侗寨按家族划分为仁团(亦称寨)、义团、礼团、智团、信团5个自然寨,居住连成一片。中有小溪流过。肇兴侗寨是黎平县境内最大的一个自然村寨。南北山峦环抱,寨内流水潆洄,吊脚楼鳞次栉比,禾仓、禾晾、碾房、榨油房、井亭、鱼塘布局得体,五座鼓楼置于5团之中,4座花桥横跨小溪之上,把整个侗寨装点得庄严和谐,浑然一体。五座鼓楼,仁团为7层、高21.7米,义团为11层,高15.8米;礼团为13层,高23.1米,智团为9层,高14.8米,信团为13层,高28.9米,其结构除智团一座独特外,其余四座均与纪堂鼓楼相同。
  智团鼓楼属歇山顶式鼓楼。楼基面积为80多平方米,中央置火堂,鼓楼由16根杉木柱构成骨架,中间4柱全是1—2人合抱的古杉,直接贯穿顶层,四边是12根副柱,略小于中柱。1至2层为4方型,3至8层为八方型,9层(顶层)为4方型,歇山式屋面,翼角高翘,顶层脊上,中间泥塑一宝葫芦,两端泥塑两只天鹅,其余翼角,亦泥塑禽兽动物。檐层盖小青瓦,檐下附屏板,磨灰彩绘人物、动物、山水、花木。楼下面1—3层檐中央,泥塑“二龙抢宝”。泥塑、彩绘皆是当地侗族艺人之作,笔法粗犷、形象朴拙,透出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1984年黎平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正月初十,阴天,晚上下了小雨,路上湿漉漉的,早上8点,我们准时从黎平出发,沿途,我们下车一路拍了青寨和寨头。青寨依山傍水,130多户人家,寨前是一片开阔的水稻田,寨脚的花桥距离寨子较远,这座花桥和别的花桥都不一样,桥长20余米,两面披檐,上盖小青瓦,桥顶上没有宝顶,显得更加朴实、凝重。寨后是一面斜坡。寨子顺坡脚一字排开。寨中鼓楼巍然屹立。这座鼓楼虽然也是攒尖顶式,但看上去比其他侗寨鼓楼却大不一样,整座鼓楼从下到上均呈八方形,飞檐翘角,中间四根主柱直通楼顶,外部粉以白灰,大方、雅致。

  到寨头,路旁有一口水井,井水清澈甘冽,水井上的凉亭已然破败不堪,摇摇欲坠,显出几分苍凉,两块石碑静静地歪躺着不知疲倦地陪伴着数百年汩汩流淌的井水。这情景,真让人好生伤心。岁月啊,你难道就是这样磨砺着世间万物吗。…… 

   晚7时,我们一路颠簸到了地扪侗寨。地扪侗寨过去也叫“千三”侗寨,何谓“千三”?为该侗寨有1300户。后因人口不断增多,田不够种,分出去了1000多户到登岑、茅贡、腊洞等地安家,现在地扪侗寨仍有700多户,分三个自然村寨。侗寨有两座鼓楼,两座花桥,分别立于下寨的两个寨子中间。鼓楼建筑形式与肇兴等侗寨基本相同。



 


 15/15   首页 上一页 13 14 15

旅游新闻报料QQ群:131380194
作者: 欧阳昌佩 文章来源: 本站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09-06-24 13:08:29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内容
贵州旅游在线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广告服务隐私保护招贤纳士合作伙伴网站团队帐号信息

本站为中国景观村落和经典村落景观评选申报贵州工作站
贵州旅游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法律顾问:腾辉律师事务所 
  旅游业务:贵州黔中行旅行社 旅行社许可证号:L-GZ00397 icp 网站备案编号:黔ICP备10200780号-1 gabeian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380号
电话:18985589677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晒田坝路鸿源居6栋17号 邮政编码:550001
支持单位:贵州省民主建国会 贵州省艺术摄影学会 贵州省写作学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黔B2-20030008  黔新出网版准字006号  贵州省通信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广告代理:贵阳金钥匙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手机:18985589677 
贵州旅游在线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