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新域名
www.66gz.cn

您现在的位置: 贵州旅游在线 >> 贵州旅游文化 >> 正文

省级非遗普安武教戏

  武教戏传承了傩戏文化,是戏剧活化石。武教戏是在明朝初年,为了实现国家统一、社会长治久安,明太祖朱元璋发动了调北征南(也称太祖平滇)之战。战事结束后,为了实现对贵州、云南的有效统治,建立了卫所,命令士兵就地安家落户,立营屯种。这样,从湖广来的军队一部,就在以普安县龙吟镇普纳山为中心的北盘江沿岸“立营屯种”定居下来,并建立了亦军亦农的家庭,战时打仗,农时在家耕种,闲时集中操练。经历代繁衍生息,由军转民,至今六百多年,武教戏也随之传承至今。

  武教戏传承了傩戏文化,是戏剧活化石。据王加仁介绍:

  我记不清那时候是几岁了,只记得大人说寨子里有一户人家勾愿,于是我跟着去看热闹,印象最深的是一男扮成女跟另一男对话、对跳、拥抱等,最后睡在地上,模仿男女之事。后来我从一些资料和传承人的交谈中知道,那是由于喇叭苗经过长期征战,人口急剧下降,急于繁衍后代,男女之事便出现在了祭祀祖宗的表演中,称为男女和神,这就非常合理了。

  从那以后到2012年,我一直没有机会看到这种表演。2012年,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帮扶龙吟,提出打造中国苗族第一镇的构想,我参与收集龙吟镇境内的苗族文化资料,为申报中国苗族第一镇和编制建设规划提供依据。

  在收集资料过程中,我重新认识了小时候看到的勾愿。

  其实,勾愿是喇叭苗的特殊信仰“三洞桃源”的具体表现,也叫帮老祖宗穿衣或庆坛,通过祭祀祖宗以达到祈福、消灾、驱邪的民俗活动。

  这一活动传承了古老的傩戏文化,被称为戏剧活化石,活动过程融入了喇叭苗迁徙、定居、生息、繁衍等历史文化内容。

  2014年,在组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根据喇叭苗把为死人超度亡灵以佛教内容为主的称为文教,而把以勾愿为主祭祀祖宗的活动称为武教,再加上整个活动中戏剧性的表演,我们就以武教戏为名进行了申报,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

  武教戏传承了傩戏文化,是戏剧活化石。

  楚生在《武教戏(军傩):岁月的记忆》中说:

  “武教戏和安顺地戏一样是属军傩。军傩是古代军队于岁终或誓师演武祭祀仪式中的戴面具的群队所舞,兼备祭祀、实战、训练、娱乐的功能。武教戏的面具戴法和安顺地戏一样,是戴在额头上而不是像其它民间傩那样把整个脸罩住。武教戏的功用和其它傩一样,用于祭祀、祈福、消灾、除魔驱邪,而在更早的时候,它还具有娱乐功用,即在军队驻扎及行军打仗的间隙,供军士们消磨时光。”

  从明初调北征南喇叭苗入黔定居,在以普纳山为中心的北盘江上游生活至今已有六百多年。武教戏得以在喇叭苗里传播,追溯其渊源应是喇叭苗从祖籍湖南带入之后,由于本民族所居之地的特殊文化地位,决定了它发展的方向和发育的程度。喇叭苗居住地,由于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使它在传播的过程中减少了接触其他表演形式的机会,传承至今依旧保持着浓郁的原始神秘色彩。但由于武教戏是以家庭为主的一种祭祀表演活动,随着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这一活动已很少见到,面临着失传甚至消失的危险。

  武教戏目前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黔西南州乡村文化振兴行动计划》(州府办发〔2018〕18号)把武教戏列入打造文化艺术精品的内容,让人倍感欣慰。

  武教戏使用的书籍有《路途记》《叫魂科》等,这些书籍记载了喇叭苗征战、迁徙、定居过程和征战途中所见所闻,反映了明代政治制度、军事政策、民族融合等,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叫魂科》上说喇叭苗“原是湖广宝庆府,分兵拔马武岗州;家有三丁抽一个,家有五丁抽二人;一成来到贵州地,贵州有个大地名;一成来到龙场坝(今龙吟),住在龙场点精兵;龙场有个普纳屯,夷蛮仡佬在上头,前门磊磊惊不动,石头磊磊路难行;斗兵之时设一计,顶起笆子打上来;蛮夷仡佬都杀尽,复身住在安南城;先立贵州南龙府,后立安南一座城……”

  这段文字,较准确地记录了他们的原籍所在,明初“调北征南”时的政策:

  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甚至记录了当年普纳山古战场上的打法:以篱笆掩护,以避山上的滚木、擂石和箭矢,还记录了南龙府、安南卫的设立。

  《路途记》上说:

  “大湾小湾凡屋堂,西坡滚滚马上天;

  元州过来到坑溪,坑溪巡检好愁人;

  千百来官镇远府,担坡架桥偏桥人;

  大河涨水兴隆卫,瓜瓢扶水青坪人;

  八人抬轿平溪卫,风吹竹槁青浪人;

  上坡下岭平越卫,青天龙里贵州城;

  威清平坝无柴草,普定安庄米九升;

  鸡公背上关索岭,石头磊磊路难行;

  抬头看见跨马井,官爷坐在半天云;

  白口对对安龙箐,一层山水一层人;

  顶站下来西关岭,转弯抹角盘江河;

  内有瘴气宝殿铺,内瘴气多沙州城;

  沙州座在半天上,半边下雨半边晴;

  干南改作安南县,八井也有四条门;

  乌鸦飞过甜鸡铺,西坡路上走死人;

  乙字孔内隔夫马,平夷卫内好点兵;

  交水街上好买卖,个个出来买猪羊;

  曲靖就是一座城,只见城内闹沉沉……”

  这段文字记录了喇叭苗征战迁徙经过的地点、沿途地形、气候特点、城镇建设及街市情景。还说“湖广景致是堪夸,籍古张家锦绣花;菜园洞后诗千首,青草头桥酒百家;原籍湖广宝庆府,武岗州里水南桥,木瓜寨内枫木岭。”“一到贵州两重天,长街短巷过新年;每人头上三尺布,家家灶上一块盐”。

  记录了征南大军到贵州时恰逢过年,反映了原籍地及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家乡湖南和贵州对比,真是两重天,说明当时湖南的富有和贵州的贫穷以及对家的思念。

  《路途记》上说“上门老公公来时怎么不带老婆婆来。答:哦呵,一人当丁三千个,三人当了九千兵,年辰颠倒,狗咬石头,不用带来。说:还要请老公公去带老婆婆来。

  答:我去带来,喊叫,妹崽娘妹崽娘,这些孙是想勾愿,新迎香火,快来快来,二老去看。

  出家去来出家去,自从出去不回家;

  黄尘艳艳是你屋,树木层层是你门;

  手中拿条青竹棒,身上还穿旧衣裳;

  祖公祖婆回来行香火,回来看管你儿孙;

  勾愿过后多兴旺,舍财之后保安康;

  男人春来耕作旺,女人来年得蚕桑;

  猪羊牛马多成对,鸡儿鹅鸭满池塘……”

  这段话通过问答的形式,反映了征战兵士没有带家属,屯田守边后,按明朝政府的政策,把家属接来共同生活,生息繁衍,并描述了生产生活场景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武教戏由二人、四人或六人进行表演,有角色分配和场景设置。跳的过程有规定步法,用锣、鼓指挥,道具有牛角、师刀、牌带、面具等,其中在男女和神一节中,有一男人化装成妇女。武教戏主要用于祭祀、祈福、消灾、驱邪逐疫,在勾愿、扫寨子、喊命等活动中运用。勾愿是祭祖活动,表示对先辈的缅怀和追思,并希望祖宗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扫寨子,喇叭苗村寨平均三年或五年要扫寨子,祈福消灾,但有例外,因喇叭苗忌讳野生动物进寨子,如有此情况,就要举行扫寨子。喊命,是当人生病、受伤等好了之后,为了长久平安而做。

  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传承人(民间称端公先生,过了法的称为法师,未过法的称为弟子)要组织庆祝演出活动,主要是为了驱邪禳灾,也为了娱乐,同时收徒弟,教授技艺。

  武教戏所用道具有牌带、马鞭、师刀、神棍、法衣、案子、五岳、牛角、判官、花冠等。牌带,代表千家有请,万户来迎之意;师刀,用来斩鬼的箭;神棍,代表统兵大将军;法衣和花冠,代表一种职权,只有过了法的人才能穿,花冠上的人物为老君、道君、玉帝、二十四宫等;案子,表演时悬挂的一幅布帘,上画圣人,最上面的是玉皇大帝,吹牛角的是二郎神,其它有老君、道君、雷公电母等;牛角、锣、鼓等是跳戏当中用的娱乐配具,主要是用于跳戏时规范舞步的节奏;判官,一男一女,男的是鬼王,女的是他夫人,管理鬼的人物;五岳,一男一女,男的是土地府君,女的是他夫人,称小妹仙娘,主要职责是镇守家堂土地。

  武教戏表演有问有答,角色有男有女,舞蹈动作粗犷豪迈,节奏明快奔放,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历史文化内涵。如:在迁坛一折表演中,表演者手握神棍,作射击舞刀舞剑等动作,伴奏鼓点铿锵激烈,表现了激烈的战争场面。武教戏古老的表演形式、大量的历史文化内容和独特的民族特色,在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宗教学、神话学、文化交流史和戏剧发生学等相当广泛的学科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值得认真对待和深入研究。

  武教戏传承了傩戏文化,是戏剧活化石。



旅游新闻报料QQ群:131380194
 
 
 
 
 
作者: 秦仁智 文章来源: 贵州旅游在线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21-04-21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贵州旅游在线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广告服务隐私保护招贤纳士合作伙伴网站团队帐号信息

本站为中国景观村落和经典村落景观评选申报贵州工作站
贵州旅游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法律顾问:腾辉律师事务所 
  旅游业务:贵州黔中行旅行社 旅行社许可证号:L-GZ00397 icp 网站备案编号:黔ICP备10200780号-1 gabeian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380号
电话:18985589677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晒田坝路鸿源居6栋17号 邮政编码:550001
支持单位:贵州省民主建国会 贵州省艺术摄影学会 贵州省写作学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黔B2-20030008  黔新出网版准字006号  贵州省通信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广告代理:贵阳金钥匙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手机:18985589677 
贵州旅游在线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