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与《贵州省志——城乡建设志》编撰工作的李良佑致电商报说:
神秘“城堡”是清代贵阳城墙
李良佑推断是清道光时期贵阳城墙
家住贵阳市安云路十三号的
看到本报对喷水池这处老建筑的报道后,他想起当初在编撰这本志书时,看到过一张原载于《贵阳府志》的《清代道光时期贵阳城垣街道图》。该图显示,现在的喷水池一带,正是当时贵阳的北门城楼和城墙的位置,
如是城墙有150年历史
记者根据
据清《贵阳府志》载:“贵阳府城即元顺元城也。顺元旧设土城,东、西、南三面与今城同,北面仅至今钟鼓楼。”后来明朝又两次大规模兴建贵阳城,第一次大规模兴建是在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北面已抵今喷水池。不仅城墙改为石砌,而且还修建了城门、月楼、水关等设施,但当时只有现在俗称老东门的东城门,现在俗称大南门的南城门,现在俗称次南门的西南面的城门,现在俗称大西门的西城门和北面的北门共五座城门。第二次大规模兴建是在明末天启年间。通过明朝的两次兴建,贵阳城垣全部建成。此时贵阳城垣的形状,南北长,东西短,如一个不规则的椭圆形。它的范围,就已经包括了今天贵阳市环城路以内地区。
辛亥革命后,由于城墙在军事防守上的意义已不大,反而有碍于城市的扩展和影响交通的畅通,贵阳的城垣也不可避免渐渐被拆弃而淡出人们的视线。
据《贵阳城垣的变迁》载:1927年,老城北门城楼西南角,由于年久失修,受雨水冲刷而倾塌。当时,周西成主黔政,正创修城内马路,省政府遂命拆弃,并将老城北门一带隔离新城的城墙一律尽拆,这是贵阳拆城墙之始。周西成死后,1929年10月,政府在已拆老城北门月城原址,建一高约
由以上贵阳城墙修建与拆除的历史看来,如果喷水池附近这一处神秘“城堡”正如李良佑老先生所说,是一处被遗忘的贵阳老城墙,那根据《贵阳府志》所载的《清代道光时期贵阳城垣街道图》,从清朝道光年间距离现在就有150余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