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新域名
www.66gz.cn

您现在的位置: 贵州旅游在线 >> 旅游时讯 >> 正文

姚晓英:集合打造文化旅游资源让贵州百姓走向小康

 

  同时它改写了我们对中国文学版图的划分,以前是北方有史诗,南方有诗歌,这是在21世纪长江以南第一次发现了英雄史诗,而亚鲁王的的问世,受益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施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的实施对贵州原生态文化的多样性,对不同的族群在贵州美丽山水当中拥有自己的文化版图造就了非常壮观的文化图景,可以用胡适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多民族文化共同繁荣、共同生存、共同传承,给我们的家园、给我们的精神家园带来一份最美丽的心灵景观。走到贵州,除了自然山水的美丽之外,我们对自己的文化版图充满自信,这是百姓丰富自己精神世界需要的民生工程,是精神上的民生工程。

  首先是源于我们内心需要,更是贵州精神高地需要的主体,一般族群因为共同的凝聚力才有了向上的力量,才有为自己这方山水努力奋斗的力量,不能随意被开发,也不可能任意被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的定义注定了贵州文化多样性需要呵护,需要保护,需要国家的资金对这个文化版图的维系进行倾斜。一首亚鲁王史诗对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来说,是以心灵记忆的方式,通过口头传承走向世界。它不应该在自己还没有被完全认知的情况下消失在现代化的进程当中。因为“亚鲁王”整个诗集的发现应该是9部,我们现在整理的只是第一部,在南山片区会唱亚鲁王史诗的有3000多人,能够完整唱完亚鲁王英雄史诗的只有100多人,要完成这么一部史诗的整理发现,甚至让它出版,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我们民俗文化田野工作者其实是在和时间赛跑,因为老的会唱的已经逐渐老去,现在的年轻人逐渐离开自己的家乡,这一份文化的传承,它的未来需要我们很多人今天为它努力,今天为它呼吁。在此我们呼吁要加大对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对已经濒临消亡的史诗进行特殊的处理,设立苗族非物质文化保护园区,以使苗族口头传承的非物质文化得以保全,而且在这部史诗的吟唱当中,最大的区别是有生活场景的描述,和其他的古歌相比有英雄创世纪的传奇,这一部史诗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是弥足珍贵的。

  从2009年第一部亚鲁王史诗发现到现在,很多的专家、很多的民俗工作者、很多苗学会的专家们对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给我们今天看到这部史诗带来全新的载体,就是第一部,去年还和世界的三大英雄史诗同台演唱自己的诗歌,没有自己文字的苗族,几千年用口头传承,让这首诗歌今天走在我们面前,我们有义务有理由让它保存下来。当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能随意被市场化的进程改变扭转,但是文化本身的定义就是多元的,文化本身的属性不排除有文化产业开发的空间。所以我们在贵州,在安顺,在自己的工作当中也非常清醒认知了文化丰富的积淀,给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所积累的优势。贵州经济发展的版图上,已经将旅游文化创新区建设列入自己的战略目标,贵州“五个一百”工程当中,一百个旅游景区打造聚合文化产业的元素,贵州的旅游资源将在文化旅游创新区的打造当中得到升级,得到增值。

  2012年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在北京通过专家的评审,全省一张图、一盘棋、一条心,共创旅游产业大省的部署已经完成,这样的部署符合贵州旅游资源的构成,就自然山水的丰饶和人文景观的丰富,构成贵州旅游最完整的要素,心灵的和自然的,养眼的和养心的,我在自己微博上发了有30多张贵州菜花的图片,当你走进贵州,尤其是所有的记者朋友,会发现现在的贵州就是一个真实的大花园、大公园,不需要买门票,走进你眼睛里的全都是风景,这个花是错落有致的,给我们带来全新的享受。很多人都问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其实只要走到今天的贵州,会发现美美与共已经成为现实,贵州丰富的文化也是旅游不可多得、不可复制的高端资源,每一份民俗文化表达的都是一个心灵构建的大厦。

  2020年贵州将与全国一起同步进入小康,而文化旅游资源集合打造,就是百姓走向小康之路最好的资源。当3月的花开,去烧香的婆婆会走在花丛中,和花一起在说自己的前世今生,那样的风景打动的不仅仅是你的双眼,会打动你的心灵。因为贵州的苗族、侗族、彝族、仡佬族等等40多个民族在这个地方聚居,每一个民族展示的文化都是不可复制,不可多得的。民俗精品线路的打造,民俗旅游产品的打造,已经是贵州省政府和各地政府为自己的百姓走上致富路创造的一份资源。当然旅游消费的多元性,旅游购物的多元性,注定仅仅是民俗的旅游资源,不能满足所有消费的渴望和欲望,如果有免税商品的消费,在贵州有一个基地,两个基地满足所有的游客走进贵州,能够享受到旅游的六要素当中购物的要素,多元的要求,高端的要求,对贵州来说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这样贵州在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当中,贵州将展现自己的“贵”,将在各位的行走中,各位的记录当中看见贵州的最美、最真,让你就是走遍神州最美贵州,这不是一句广告词,所以欢迎大家去贵州,欢迎大家继续关注贵州的旅游和文化产业。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旅游新闻报料QQ群:131380194
 
 
 
 
 
作者: 佚名 文章来源: 中国网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3-03-08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贵州旅游在线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广告服务隐私保护招贤纳士合作伙伴网站团队帐号信息

本站为中国景观村落和经典村落景观评选申报贵州工作站
贵州旅游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法律顾问:腾辉律师事务所 
  旅游业务:贵州黔中行旅行社 旅行社许可证号:L-GZ00397 icp 网站备案编号:黔ICP备10200780号-1 gabeian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380号
电话:18985589677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晒田坝路鸿源居6栋17号 邮政编码:550001
支持单位:贵州省民主建国会 贵州省艺术摄影学会 贵州省写作学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黔B2-20030008  黔新出网版准字006号  贵州省通信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广告代理:贵阳金钥匙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手机:18985589677 
贵州旅游在线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