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新域名
www.66gz.cn

您现在的位置: 贵州旅游在线 >> 人在旅途 >> 正文

纳雍 董地、真懂地

  纳雍县董地苗族彝族乡地处毕纳公路线,距县城45公里。

  属撤、并、建以来的新建乡。

  是全县贫困乡镇之一。

  面积104.4平方公里。

  东接大方县猫场镇。

  南临纳雍县化作苗族彝族乡。

  北面与维新镇和厍东关乡接壤。

  西面与姑开、锅圈岩乡、昆寨乡三乡邻。

  董地,系彝语地名,原意指象厢子一样的田。

  1941年前属大方县,后划规纳雍县。

  1958年成立董地人民公社。

  1984年建乡。

  1991年撤并建由原沙落、石关、董地乡合并建成董地苗族彝族乡。

  辖17个行政村,132个村民组,135个自然村寨,4454户,近2万人。全乡以种植业主要产业,属典型的山区农业乡。居住着苗、彝、穿青、汉、仡佬、布依、白、蔡等民族。

  董地属高中山坡地类型,最低海拔1285米,最高海拔2139米。全乡地形由西向东呈梯次下降状态,由于受到山势海拔高度的影响,使全乡气候温凉,最冷月平均气温(一月)2.84度,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2.2度,无霜期248.5天,年降雨量1093.3毫米,乡境内主要山峰有雾戛梁子,蒲达达、大色山,正掌岩、大坡梁子等,均在1700米以上。

  乡境内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无烟煤,尤其是罗戛村高煤洞一带,素以煤层高,煤质优良而著称,储量在1亿吨以上。其余矿产有大理石、硫铁矿等......

  2017年12月13日,纳雍县董地乡罗嘎村马路热气腾腾,哗哗流水声,该乡地热水沉睡万年终于与世人见面......

  董地乡地热水的顺利出水,标志着该乡启动民族风情特色崖壁温泉小镇建设迈出了最关键一步,也为该乡2029户8774人贫困人口脱贫和30476人致富奔小康找到了一条好出路......

  2016年年庇,通过重点帮扶该乡的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的协调,聘请了贵州省地矿局第二工程勘察院专家在董地乡勘探地热水,经过勘探,确定该乡罗嘎村在地下2400米左右的地层有地热水。

  经过一年的艰辛钻探,于12月13日终于流出热水,经过30个小时测量,水量日流出420立方米,现场测量水温高达55.5摄氏度。相关更细更精确的数据正在化验中......

  董地乡将充分利用该乡依山傍水的独特地理优势和民族文化特点,力争以此打造成为环境优美、个性独特、感染力强、富于魅力、享誉全国的温泉旅游度假中心......

  纳雍县董地乡,平均海拔1700余米,99.0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苗、彝、汉等多民族群众3万余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71%。至2015年,这里仍有建档立卡贫困群众2029户8774人,贫困发生率达22.4%,脱贫攻坚形势严峻......

  董地土地贫瘠,经济结构单一。

  “靠山吃山,靠地吃地” 是当地群众多年来的生存法则。

  “吃”,是向山上索地要粮。

  过度乱砍滥伐,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40度以上的斜坡耕地随处可见,遇到天灾颗粒无收。

  缺粮季节,人们上山打鸟、捕猎野生动物,导致老鹰、锦鸡、野兔等飞禽走兽几乎绝迹.......

  “从山谷到山顶,这一大片荒山荒坡全部种植华龙菌草,既能发展养殖,又能保护生态。”

  董地乡党委副书记卢海浪站在山丫口上,挥舞着双臂大声地介绍情况......

  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上,挖掘机顶风冒雨工作,从山下延伸到山顶的机耕道已现雏形,近日,300多亩深黄色的泥土都已进行翻新,只待草种播撒......

  “吃”的意义却从“索要”延伸为“吃透”。

  “吃透”意味着深度理解并加以综合利用......

  变劣势为优势,由“穷吃”转为精雕细琢......

  如何“精雕细琢”?

  正如纳雍县委书记彭华昌所说:

  “董地乡脱贫攻坚,首要任务就是懂地。”

  懂地,就是要围绕全乡5.97万亩耕地、6.95万亩林地做好文章......

  易地搬迁拔穷根......

  让老百姓到宜居宜业地谋发展,把宜耕宜林地让出来,这是第一篇“大文章”......

  2016年底,青山村4个组124户599名苗族群众响应政府号召,陆续迁居苗屋基安置点。

  山下,3000亩土地经过基本农田改造后,用于种植特色经果林和红托竹荪,旧房拆除整治后的土地用于发展中药材种植。

  山上,老弱妇孺拾掇自家的小菜园,享受“特惠贷+”扶持,饲养鸡鸭鹅、糯谷猪和牛;青壮年则通过各种技术培训走上务工之路......

  与此同时,92户461人还将搬到县城开始新生活。

  沙落村苗族贫困户张清泉说:“住进城里,我还能回乡搞养殖。眼下我通过‘特惠贷’支持已经养了6头牛,争取到明年底发展到30头。”

  董地有“两宝”:

  一为本地糯谷猪,营养价值高,俗称“银不换”;

  一为群众祖辈传下的养牛技术,号称“金不传”.......

  发展养殖业,是董地要做的第二篇“大文章”......

  2016年,以原有糯谷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基础,董地乡在青山村乌噜开组启动糯谷猪原种场项目建设,新建猪舍1.13万平方米,配套防疫、消毒、粪污处理等设施,带动862名贫困人口参与。目前已饲养能繁母猪500余头,扶持309户贫困群众发展养殖,养殖户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董地乡投入2400万元,分别选点青山、联和、进新等6个村建糯谷猪养殖基地,建成后将有4000名贫困人口直接受益。

  同时计划投入9000万元实施能繁母牛养殖项目,修建圈舍及业务用房5.4万平米及配套附属设施,计划养牛7000头,将带动8761人脱贫。

  全乡80多户群众还获得300余万元“特惠贷”支持,迈开产业致富步伐......投入125.5万元启动新华村生态土鸡养殖场建设项目,养鸡4万羽......

  采取“村集体经济+群众以土地、专项扶贫资金、劳动力入股”方式,投入77.6万元建设黎明村高山生态土鸡养殖项目,养鸡2.2万羽建成后将带动120户386人脱贫......

  “大力发展种植业是我们治‘荒’的方法,更是我们治‘穷’的重要手段之一。”

  乡党委“第一书记”王乾洋说,种植业是董地乡正在做的第三篇“大文章”......

  董地乡引进华龙集团,共同投资5000万元,采取“三变”方式实施8000亩华龙菌草种植项目,配套实施青贮饲料加工厂,项目建成后可覆盖12034人,其中3410名贫困人口将通过“135”计划(确保一户贫困群众种植一亩草、养3至5头能繁母牛)直接受益......

  规划实施种植项目30余个,实施面积近5万亩,其中包括300亩药食两用蔬菜基地、500亩冬桃育苗基地、14301亩25度以上坡耕地特色经果林种植项目、1.8万亩马铃薯、7000亩商品蔬菜等,种植业实现了村村覆盖......

  “董地乡每一寸土地都是宝贝。”

  v经地质勘查,董地乡政府所在地区域具有封闭良好的地热水资源,具备巨大的开发潜力......

  投资920万元选址街上村杨家寨组的地热水如期开钻,该乡民族风情特色温泉小镇建设项目自此拉开序幕,也为全乡2029户8774名贫困人口脱贫和30476人致富奔小康找到了一条好出路......

  董地乡从补齐短板、狠抓产业、易地搬迁、教育扶持、基层党建这五个方面打基础促扶贫,将投入7500余万元实施水利、交通、电讯、危改等建设,同时建立和运用好“县直帮扶单位+第一支书+乡级驻村干部”模式,着力抓好“三支队伍”建设,确保各村“发展思路有人理、项目建设有人帮、脱贫致富有盼头”......


旅游新闻报料QQ群:131380194
 
 
 
 
 
作者: 秦仁智 文章来源: 贵州旅游在线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8-07-23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贵州旅游在线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广告服务隐私保护招贤纳士合作伙伴网站团队帐号信息

本站为中国景观村落和经典村落景观评选申报贵州工作站
贵州旅游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法律顾问:腾辉律师事务所 
  旅游业务:贵州黔中行旅行社 旅行社许可证号:L-GZ00397 icp 网站备案编号:黔ICP备10200780号-1 gabeian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380号
电话:18985589677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晒田坝路鸿源居6栋17号 邮政编码:550001
支持单位:贵州省民主建国会 贵州省艺术摄影学会 贵州省写作学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黔B2-20030008  黔新出网版准字006号  贵州省通信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广告代理:贵阳金钥匙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手机:18985589677 
贵州旅游在线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