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绣(三角堆花绣)——独具特色的台江苗族刺绣工艺——郑波

作者:郑波 2017-05-24 点击数:

台江革一的苗族堆绣背带的鸟、鱼图案

  世上最好的苗绣在中国,中国最好的苗绣在贵州,贵州最好的苗绣在黔东南,黔东南最好的苗绣在台江。台江,这个民族风情浓郁的天下苗族第一县,苗族人口占97%。长期的贫困和落后延缓了文化同化的步伐,也正由此原因才得以使得台江苗乡原生态文化完整留存。它们被这里苗区的女性一针一线的把对生活理解、祖先祈福、天地万物变换、喜乐生死绣在了他们的衣服上,欢唱在古歌里……

  赏析苗绣,先得要搞清楚它的技法针法及纹样特点。苗族支系据不完全统计有100多个支系,苗绣的针法和技法有20多种,有的技法在中原大地早已消失,但大多数都在贵州大山的皱褶里被苗家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苗绣的收藏价值主要体现在技法耗时耗材及制作时间上。如:破线绣、堆绣等因其制作工艺繁复,制作过程漫长故在目前苗绣收藏市场上价格占据其首;当然,数量稀少更是影响其价格的因素,比如“板丝绣”。今天我给大家介绍台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苗族刺绣——三角堆花绣。

  黔东南苗族三角堆花绣,又叫堆花、贴花、补花,也称“堆绣”、“堆花绣”、“叠绣”,此种绣法多用于盛装的花饰和领花,它是苗族服装上的主要饰品,分布在黔东南清水江沿岸的革一、施洞、马号、凉伞、翁项、地午、凯棠、九寨、板溪等30个多村寨。是一种较为复杂、费工耗时的绣技工艺。它最大的特点是:刺绣的材料不是以线为主,而是以绸布为主。制作时,首先将各色绸布放在皂角液中浸泡,晾晒干后将它们剪成约1厘米的正方形,将小方块对折,以压痕和一边的交痕为顶,再将两边向下折叠,成为带尾的小三角,再从图案中心开始将这些小的三角形用丝线钉在布上,一层层向外铺钉,完成后可以看出一层层的小三尖角,由内向外延伸,最后形成图案。这种绣技图案有较强的立体感,图案相对固定,色彩搭配好。在苗族“堆”有漂亮的意思,堆绣也就意味着很漂亮的刺绣。堆绣是黔东南地区苗族人民服饰的主要装饰主题,它是用上过浆的三角绫片组成各式图案,然后再用彩线绣制而成,因配色、折叠方法和排列方式的不同,呈现出如同万花筒般的绚丽效果。

这是台江革一的苗族堆绣背带的局部鱼图案

这是台江革一的苗族堆绣背带的局部鸟图案(鸟图案用的是双针绣绣法,鸟图案四周以堆绣围绕。)

这是台江革一的苗族堆绣背带是的鸟鱼图案(中间的鸟图案用的是双针绣绣法。)

这是台江革一的苗族堆绣背带

  

  三角堆花绣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苗族刺绣艺术,保留了对大自然的崇拜和敬畏,拥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在苗绣中独树一帜,是苗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记载了苗族的历史,记载了祖先生活过的地方,记载了迁徙,记载了战争,记载了过去的生活环境、人类和万物,因此,它被誉为历史的“活化石”,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名录。

  因为“堆绣”在藏族唐卡里也是很有特色的一种刺绣方式,而在藏族堆绣的概念里似乎更宽泛。所以以我的观察和比较,我觉得台江革一地区,其实也可以外延到黔东南清水江地区的堆绣称为“三角堆花绣”更为适合,这样也能有别于藏族的堆绣。

  三角堆花绣不同与传统针线刺绣,三角堆花绣的服饰要用到上千个立体的三角形绫片组合,通过选材、定色之后,堆压成图案,再辅以刺绣才能完成,堆绣只是这一工艺的称呼,繁复的制作过程中还会用到许多其他刺绣技法。不仅需要剪裁,还需要绣上去,要做成衣服,拼接的过程中还要好多种绣法。

  三角堆花绣是将挺括的各种色绸布剪成大小1厘米的方块,其中一边折卷约1厘米,以此边为顶,将长方形左、右上方角折至底边,这块方绸布便形成一层是大三角,一层是两个对称的小三角。有些三角形的两个小三角垂边不抵拢,留出约1厘米宽的缝, 缝间垫进另色绸布,使两个小三角间留有一道异色线条。这种技法常用来表现几何纹样,有时也会在几何图案中配以平绣表现动物纹样。

  三角堆花绣服饰系交襟型中的一种,因其呈藏青色、紫红色、或黑色,在文献中把这种服饰的苗族人称黑苗。服装大袖,大领交襟右衽。一般长60厘米,宽70厘米,前衣左右摆各长130厘米,宽30厘米。袖长25厘米,宽23厘米。穿时交襟于胸,左襟压右襟,两摆交叉成三角形。衣长平直,不收腰身。裙系中长百褶裙,苗语称“库里”,长60厘米,展宽1160厘米。花饰袖、领、襟及裙脚等部位。

  苗族三角堆花绣,用棉花、蚕丝、绸缎、绫子、染料、兰靛、白芨、蘑芋、苦楝树、栋青树。棉花用于纺纱织布;蚕丝用于织锦织绫、刺绣;白芨、磨芋因其有粘性、透明无色,锤烂熬水,用于浆布壳、绫片,使其硬化;兰靛用于泡染布和线,使其呈藏青色;苦楝树用根、茎,栋青树用叶,混合熬水,泡染藏青色布呈紫红色。

  此外,三角堆花绣制作还要剪纸做模本,要编织线和缠丝作装饰。剪纸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前辈一代传一代的传统剪纸;另一种是当代人对古歌、传说和对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的感受,创作出有时代意义的剪纸。

  三角堆花绣编织线的加工是在编织架上用手工编织而成。编织架用木棒、木板做成园椎体式的木架,也有用水桶代替。编织时,用一棵白或红的棉线和八棵不同色彩深兰色的丝线掐成一束,一头固定在园锥体头上,另一头分别缠在九个竹钩上,竹钩各吊一颗烧就的泥团,把线拉直,分别排列在园形或半园形的底盘外围,棉线在中,丝线分别在两边,一边四棵。编织者用手工编织成带,带中间现出一串白或红的园点,这种带叫“嗄给兰”(蛙蛋带)。主要用于堆花绣片组合时接头的装饰。

  缠丝线加工用两棵白线缠绕而成。加工时,用一棵较粗的白棉线,一棵较细的白丝线,两棵线一起固定在有一定重量的物体上,使其呈垂吊式。蚕丝的另一头缠在一棵能转动的竹筒上成线圈,固定在较高的墙上,白棉线的另一头缠在一根竹钩上成线团。制作者手握竹钩不断向一个方向搓转,白丝线跟着白棉线搓转的方向不断向上缠绕,呈具弹性的线,要求缠紧,既不漏缝,也不重叠,这种线叫“猴纳”(缠丝线)。主要用于打籽绣或两针绣的边缘,具有镶边或锁边的效果。

  三角堆花绣的制作程序是:1、选定剪纸内容。传统服饰以图案内容取名,如绣鸟的称“鸟服”;绣鱼的称“鱼”服,因此,选定剪纸内容很重要。2、选定色调。堆花绣的色调现在存俗的三种,即兰色调、褐色调和黑色调,都附在紫红色的衣服底布上,给人的直觉有很大的差别。

  三角堆花绣制作时,先将剪纸考背(或钉)在绣布上,然后按剪纸图案绣制。三角堆花绣和其它针绣的根本差别在于用一个一个立体三角形堆压成图案,而不是用针线绣出图案故称其为三角堆花绣。立体的三角形都是用绫子折成 ,一幅堆花绣品要用上千个三角形组合而成,就象一条鱼的外表要由上千片鳞甲组合而成一样。一幅堆花绣品能变化出很多图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主要有如下几种:(1)一折直角三角形。将绫子剪成条,一般宽0.5厘米,长1厘米,然后从绫条的一边将两角向内对称平折成为直角三角形。它是堆花绣的基本元素。(2)双折斜三角形。用直角三角形对折而成,主要有用于形体的边界线、排列成锯齿一般,如鱼、鸟等图案的轮廊线即用此表现,角向外,底边向内,使画面图纹协调而又轮廓清晰。(3)双层一折三角形。用白、黄或红等色的三角绫片插进一个直角三角形里面,让其在直角三角形的中线显露出来,成为白、黄或红等色的线段,主要用于堆花绣片外围的装饰。(4)双层双折三角形。用白、黄或红等色的绫片折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与一个深色的直角三角形叠压在一起,让其顶角边亮出交角的边线来。主要用于堆花画面三角的装饰,突出三角形排列的走向,也起到画面满天星的效果,既丰富了色彩,又丰富了画面内涵,有的如山头,有的象飞鸟,给人以无穷的想象。(5)双层交角三角形。即用一条白、黄或红等色的绫片,或金纸、银纸折成四方形,然后用一个直角三角形叠压上去,使其在直角三角形顶角的两侧各露出一个相交的小三角形。主要用于画面满天星的效果,就象油画中的点彩,丰富画面的色调。这五种三角形,用在什么地方,必须服从整幅画面的内容安排,即制作者构思的画面。剪纸,只是主要图案的剪纸,如一条鱼、一只鸟图案的剪纸,其它部位没有剪纸,靠制作者边制作边创造,就象画家使用颜色一样,画稿定下以后,色彩、笔法,还靠作者在绘制中去发挥。因此,同用一幅剪纸,几个人制作出来的成品效果截然不同。

台江施洞破线绣苗衣上也有堆绣

这是台江施洞破线绣苗衣上的堆绣

这是台江施洞破线绣苗衣上的堆绣

这是台江施洞破线绣苗衣上的堆绣

这是台江施洞破线绣苗衣上的堆绣

这是台江施洞破线绣苗衣上的堆绣

这是台江施洞破线绣苗衣上的堆绣

这是台江施洞破线绣苗衣上的堆绣

这是台江施洞破线绣苗衣上的堆绣

这是台江施洞破线绣苗衣上的堆绣

这是台江施洞破线绣苗衣上的堆绣

 

  每一块堆花绣品,在主题图案如鸟或鱼以外还有很宽的空间,这个空间通常用三角形叠压成四边形图纹排列填充。四方形的构成是先用一个直角三角形钉上以后,再叠压两个相连对称的三角形,就成了第一个四方形。以此法连续叠压下去,就获得了工整、均衡、大小一致的四方形画面。画面的效果就象抹掉了花的一饼向日葵,每颗四方形就象每一颗花籽一样横纵整齐排列在绣布上,工整、规律、紧密,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因此,堆花绣画面装饰性强,立体感强,象浮雕一样。完整的堆花绣工艺品,主要运用三角形绫片的堆压制作外,还溶合了传统的打籽绣、两针绣和排绣。下面就给大家分别简单地介绍下这三种绣法。

  打籽绣即插一针结一个疙瘩,故称“疙瘩绣”,苗语叫“曲谋调”。每颗疙瘩都象刚露头的蘑菇一样,有头有脚,整整齐齐排满画面。它的制作是在轮廓线内,由外向里一圈一圈填满。

  两针绣苗语称“挽谋调”。它同时用两棵线刺绣,一棵正线,一棵副线。用正线挽成一个一个“S”形的线圈,用副线钉牢每个“S”形的两头,这样连续而紧密的排列成图案画面。打籽绣和两针绣的针法细,可以自由跟着各种剪纸的笔划绣制。打籽绣和两针绣都在剪纸笔划的边沿用“猴纳”(缠丝线)镶边,或称锁边,使图案完整而立体。它和堆花绣结合运用,更加突出了堆花绣的特色。

  排绣即用针刺绣,将线平行排列即是。在堆花绣中的鱼头,鸟尾等图案,就用彩线的排绣手法来完成。这样加强鱼或鸟的形象,也丰富了画面的色彩效果。


这是台江革一苗族背带上的刺绣图案,由堆绣、打籽绣结合

这是台江革一苗族背带上的刺绣图案,由堆绣、打籽绣结合

这是台江革一苗族背带上的刺绣图案,由堆绣、打籽绣结合

这是台江革一苗族背带是的堆绣图案

这是台江革一苗族背带是的堆绣图案

  三角堆花绣由一个个三角形构成画面,画面工整、规律、立体,象浮雕一样。适于表现几何图案,表现抽象和含蓄的形体画面。打籽绣和两针绣不受形式约束,能灵活运用于各种花纹、变形图案,如卷枝、云纹图案。千百年来,苗族妇女继承传统而又不断创造发展,使三角堆花绣达到举世无双的独特和秀美的境地。三角堆花绣和打籽绣、破线绣、双针绣结合运用,更能体现了技艺精湛和丰富文化内涵。大面积的三角堆花绣突出画面工整、严紧、均衡、立体、华贵,用几何形图案,表现主题画比较含蓄、抽象、意境深刻。局部兼用打籽绣和双针绣,使色彩鲜艳,主题画活泼、突出和具体。传统三角堆花绣中的鱼、鸟、浮萍、螃蟹、山、花,传说中认为鱼、螃蟹、浮萍象征着河流、田园;鸟、山、花象征树林、山地。

  三角堆花绣不仅具有艺术观赏价值,,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三角堆花绣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苗族刺绣艺术,是苗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记载了苗族的历史,记载了祖先生活过的地方,记载了迁徙,记载了战争,记载了过去的生活环境,人类和万物,因此,它是历史的“活化石”。苗族妇女凭自己的聪明智慧、审美观点,对历史的过去,对现实中的自然景物,人文地理,用自身掌握的熟练的堆花绣技术充分表现出来。她们想象力丰富,创造能力强,不受现实自然的约束,表现万物时敢于大胆夸张变形,可以人物动物化,可以动物人格化,可以直接性表达内容,可以象征性表达内容,装饰性强,色彩丰富,构图完美,线条流畅,是民间美术借鉴最好的形式。现在许多堆花绣能手成为民间美术创作能手,许多民间美术作者经常到民间刺绣中去吸收营养,以求丰富自己美术创作的形式和内容,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

  苗族妇女在传承和发展自己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创造了独特而精美的三角堆花绣艺术。只用一个三角形的变化,使画面丰富多彩,它能使花鸟虫鱼、人物故事有机地融合一起,形成形式与内容有机地结合的完美艺术品。 

  悲哀的是,在这个科技创新的时代,苗绣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遇到了很大的阻碍,一些科技机器代替了手工业,时尚服饰更是一次又一次重创了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如何将这些东西传承更好的发扬下去成为了令人揣摸不断的难题。如何将这些贵州特色文化进行保护和发扬,同时也给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寻找一条创新的生存之路,这无疑是现在文化学者和文创人员应该去面对和思考的课题。                     

           郑波  2017年5月23日于台江

台江革一苗族堆绣背带

台江革一苗族堆绣背带(堆绣和打籽绣结合)

台江革一苗族堆绣背带(堆绣和打籽绣结合)

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