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九摆苗族婚俗:人人打花脸 个个系红绸

作者:杨再平 2017-05-15 点击数:

  如果说苗族有九个支系,每个支系都有自己的婚俗,那么台江县境内却毫无疑问地拥有这九个(以服饰划分)苗族支系,这九个苗族支系的婚俗如何我们暂且不说,下面先让我们一同走进台江县排羊乡九摆村,看一看这个苗族传统村落的婚俗有哪些可供解析苗族的婚姻演变过程,且看一看这个支系的苗族婚俗有什么为人不知的地方。

  九摆村位于台江县排羊乡东南部,是西施(西江至施洞)旅游公路线上的一个传统村落,离乡政府所在地只有四公里,是雷山西江走进台江县的第一门户。目前,全村共有327户,1500多人,七个村民小组。分上寨(播铥)、下寨(干养)、平寨(藏西)三个自然寨,上寨主要以陆、李、杨、龚四个姓氏为主;下寨主要以唐、吴、杨三个姓氏为主;平寨主要以熊、杨、蒋、侯、毛、姜六个姓氏为主。

  三个自然寨之间均可开亲,而且往来密切,但九摆历史以来全村都有个不行文的规定,即凡本自然寨内都不能开亲,唯有平寨(藏西)从西江搬迁而来的杨姓家族才可以与本自然寨的其它姓氏开亲。目前,平寨的杨姓家族共有40多户,但从西江搬迁而来的杨姓目前只有5户,也就是说只有这5户才可以与平寨的其他姓氏开亲。这个规定从何而来,我们无从知晓,但从九摆寨老的介绍来看,本自然寨不能开亲这个传统与平寨的发展史有着渊源的关系。据寨老介绍,最初到平寨定居的先人中就有从凯里的凯堂乡迁徙而来的杨姓,他们来到九摆生活一段时间后就与九摆平寨的其他姓氏结拜为兄弟,这样,这个从凯堂迁徙而来的杨姓不能在平寨内开亲也就不足为奇了。按照平寨的这个历史我们也可以这样推论,九摆三个自然寨及诸多姓氏应该很早以前就从外面迁徙到九摆定居,并彼此结为兄弟,因此,才形成今天九摆三个自然寨内不能开亲的习俗。

  在苗族婚俗中都有大路婚和小路婚的区别,九摆苗族婚俗也不例外,都有大路婚和小路婚两种婚式,大路婚是指男女双方老人商量同意缔结的婚姻,小路婚常指女方背着老人与男方自由恋爱并结良缘的婚姻。大路婚的形成和小路婚的形成具有不同的婚姻情形,大路婚可分为双方老人嗟合商量形成的婚姻和男女双方从自由恋爱到双方老人默认的婚姻。而小路婚则指男女双方背着女方老人自由恋爱并缔结的婚姻。大路婚和小路婚因男女双方成婚的性质和过程不同,对举办婚礼的模式、规模或档次也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是大路婚,婚酒当天双方客人云集而至,非常热闹。如果是小路婚,在婚酒当天只有本家族和寨上部分亲友前来道喜祝贺,参加吃喜酒。在吃喜酒时无论是大路婚还是小路婚都要连吃三天才散。

  在苗族的传统婚姻中时常以小路婚为多,大路婚为少。即男女自由恋爱并结婚为多,双方老人商量缔结为婚的少。如果是后者,通常是男方备只公鸡(有条件的家庭还购只猪腿)并择吉日于傍晚时分以走客方式前往女方家吃夜饭,在吃夜饭间主动与女方父母提起闺女的婚嫁之事,若女方老人也有意,便可在第一次饭间给男方传递了积极信号,这种信号应视为求婚有望。

  在苗族的大路婚中男方家上女方家求婚,通常情况下是一到两次。如果第一次到女方家遇到“现在姑娘还没有备好嫁衣”之类的借口就可认定为求婚失败。如果进女方家后气氛融洽,主人言语谦和,甚至以醉相待,说明上门求婚十有九分把握,婚嫁没什么大碍,证明这门婚事有希望。

  而小路婚就不同了,毕竟小路婚是男女双方自由恋爱的一种婚姻,因此,不存在派人到女方家求婚之事了,完全由男女双方在自由恋爱过程中约定好出嫁日期。在女方出嫁的那一天,通常是由男方带几个要好的男友在天黑后提前到女方家附近打暗号等待时机,一般情况下要等待女方这边的老人或哥嫂睡觉后,姑娘才把事先准备好的个人衣物偷偷送到约定地点交给男方的接应人,并迅速离开现场往男方家方向转移,这是小路婚中最关键也是最讲策略的重要环节,一旦行踪暴露给哥嫂或家人,当晚的出嫁恐怕就会泡汤,甚至影响到这门婚事今后的成败。但是,传统上的苗族男女自由恋爱通常是从情歌对唱开始的,这种以情歌对唱为恋爱方式给双方产生的魔力常常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即情歌能把双方的思想奴狱,让双方无法从相爱中解脱出来,有的甚至以死相许。因此,在苗族情歌里有“日子怎么穷,我俩愿相好,毛草棚愿钻,臭酸饭愿吞。”的唱法,这些唱法真正把两个人的忠贞爱情推向了难以置信的境界,从而也形成了苗族社会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男女忠贞爱情的故事传说。这些故事传说绝大多数来自苗族的小路婚,小路婚之所以能演绎出如此美丽动人的忠贞爱情,就是因为苗族男女自由恋爱是建立在以情歌对唱为基础的一种情爱方式,这些方式较艺术地表达了各自的内心话,从而产生了魔法一般的吸引力,这就是苗族情歌能在今天依然传唱不衰的原因所在。

  下面让我们来说说大路婚。大路婚一般女方出门时都是双方约定好时晨才能决定的。因此,在约定出门的那一天男方都要事先准备好礼品及其他需要准备的东西才能前往女方家把新娘堂堂正正地娶回家。在姑娘出门当天,女方母亲及叔伯妈都要给姑娘穿上盛装,并帮她打扮一番才能让其出门。

  在其他民族有哭嫁,但在苗族没有哭嫁。尽管这样,在九摆苗族姑娘出嫁时,尤其在别离的时刻母女间仍有相依相恋和怅然若失的心痛,特别是在送姑娘出门的那一刻母亲更是难掩别离之痛,因此送别气氛多是凝重的。当大家送姑娘出门以至看不到家时才渐渐忘掉了别离的愁绪。

  大路婚在姑娘出嫁当天自然少不了亲姊妹,叔伯妈及一些亲朋好友的相送,并帮助姑娘背衣物及其陪嫁礼物,且人人脸盖红花印,个个身系红绸缎,一路欢喜,一路言笑,送到半路(也是双方约定的),男方派来的一班客人早已在此等候迎接,双方在此汇合后又一同前往男方家。为迎接新娘的到来男方家自然也在家门口设了两道拦门酒恭候。迎亲队与女方伴娘队来到大门口,按接酒顺序自然先由新郎新娘为先,其后客人不分先后,喝了拦门酒就进家。

  新郎新娘进家后必须按照男方家母或男家特请而来的人(这个人必须是家中儿女双全、老人双双健在)的安排,坐在神龛下接受酒、肉、鱼的敬喂,以示向家中祖灵报告或从此成为家中一员。这个程序完毕,新郎新娘双双进入新婚房,且短暂并坐于新婚床,让亲朋好友亲眼看看新娘的容颜。此时,寨上人们可以在男方家吃糯米饭,吃鱼肉,以示庆贺。

  过去没有自来水,全靠打井水喝,因此,那时的新娘来到男家的当天,在还没有脱下身上盛装的时候,就抬两只水桶在男方堂姨妈及小姑的带领下来到本寨的水井打水。而现在这一习俗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也慢慢在消失。

  在九摆,姑娘出嫁后的第二天,也就是新娘到家后的当天傍晚男方家都要派人(一般是派上辈1人,新郎同辈一人,共两人)拿一只公鸡到女方家报信,主要请求女方父母原谅,征得女方父母同意为目的。然而,有的讨好很顺利,有的第一次上门讨好却吃了闭门羹。因而,受托人只好把带来的鸡改道去女方家的叔伯那里继续讨好,让其帮忙说服女方父母。为达目的,有的讨好甚至反复两三次才能打动女方父母的心。说服女方父母等于可以让姑娘回娘家,认可这门亲。也有个别女方家父母坚决不同意姑娘回娘家,永远不认这门亲,使姑娘自责、后悔不说,还让她们一辈子背负不孝之名而身心受尽别人的白眼。其中缘由主要是嫌弃男方名声不好,如:男方有苗族所谓的“仰鬼”(苗语称dhianb gel,一种流传于民间的专附于人身上且专弄人疼痛失神的鬼)。如果属于这种情况,往往在苗族地区都将视为不可通婚的对象。然而,所谓的“仰鬼”是几千年封建思想强加在贫穷百姓身上的“金箍咒”。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今天,在九摆或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对这种所谓的“仰鬼”都已经置于脑后,尤其是90后80后的年轻人早已不知道这一迷信的存在了。

  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婚俗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尤其是结婚的形式变化。过去苗族地区姑娘出嫁,都是晚上赶山路,姑娘出嫁最好的陪嫁就是银饰盛装。现在姑娘出嫁坐的是小车,陪嫁的是金银手饰、手机、手表、几万、十几万元的彩礼,有的甚至小车陪嫁等等。这些变化既反映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但又给民间民俗的传承保护带来了不可预测的冲击。当十年,几十年过去,我们依然能看到今天九摆的婚俗那是何等的珍贵啊。

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