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戏人文——以戏为生,与戏为伴

作者:摄影:李光荣 文字:秦仁军 敖靖 2021-08-16 点击数:

谷龙村福泉阳戏最初由明末清初于福泉居住的徐家第九代弟子徐国明、徐国泰带到道坪镇谷龙村的地心茶花田组,传承给徐法通、徐法胜、徐芝明、徐芝松、谌目堂、周大科、周洪顺、周洪钦。在同治年间(徐氏无后)由舅侄谷龙村水银山的周洪钦去地心茶花田姑母家居住(后改名为徐芝松),因家庭失火把所有的书本、案子、道具全部烧掉只剩下阳戏“开山莽将”脸子一个,开山脸子飞在两人围的大柏枝树上。失火后周洪钦老艺人无处居住,携此面具回到老家水银山并将一生所学傩戏、阳戏传承给周德明、周万良、周万祥、周昌智才保存至今,谷龙周家因此成为道坪镇四坛之一。

难能可贵处在于谷龙周家不仅为阳戏传承世家,更是家繁叶茂,人丁兴旺,家中后辈无一人外出打工远离父母者,皆在福泉本地就业或致力阳戏传承,家庭和睦,家风蔚然。福泉阳戏国家级传承人周昌智如今是道坪镇谷龙一坛第17代坛师,其父周万良时年91岁高龄仍耳聪目明、精神矍铄,如晨练夜跑,总能看到老人在村中散步,悠然而行。其母95岁高寿,和蔼可亲,家中每有客至,常为远来客人送上一杯杯醇香浓郁的老茶,笑语祝客长命百岁心想事成,红茶暖胃,话却最是暖心!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二老的谆谆教导与言传身教下,谷龙周家后辈秉承“手足贵相助、夫妻贵相从、长幼贵有序、邻里贵宽容”的家训,与物为春,与邻为伴,与人为善,与己为善。忙时辛勤耕作,闲时约十多戏友于小院或屋后房前,几壶清茶飘香,几出阳戏咿呀。

乌球子树老来红,荷叶老来结莲蓬。年少便接触并传承阳戏的老人那种质朴恬淡的生活处事方式和身上饱满充盈的精气神,受益于当地丰沃山水的孕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是以耕读诗书以传家,唱戏修身以养人。终是老有耄耋伫高堂,其为花甲期余年,中之不惑继家学,下有而立为栋梁,更有稚童步蹒跚。这种五世同堂且高堂俱在、互助和睦的家庭,在整个黔南亦是少有,许多人逢年过节来拜访看望二老,希望聆听周老的教诲,更想沾沾他们的福气与喜意。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福之家必有余徳。阳戏彷如穿村而过的河流,潺潺缓缓流过,影响着一代代谷龙人,他们乐天知命却又敬神克己、修身养德。无论阴戏阳戏、内坛外坛,受阳戏文化熏陶长成的谷龙人,积善成德,讲信修睦。福泉阳戏,是那案坛上随风而起敬神祈愿的青烟,是那戏服下与面具后的人儿在光影中的笑颜,是被这片土地生养的后来人传承与守望的精神家园。

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