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发现大量明清墓 疑似明永平侯谢成后裔出逃于此?

作者:秦仁智 2021-06-12 点击数:

  据谢氏宗亲会上介绍:

  在明朝时期,有一位姓谢的开国将领,他就是明朝永平侯谢成,他是朱元璋发小,谢成投靠朱元璋以来,每战必从,参加大小战斗不计其数。

  而在当年陈友谅在凤阳来是釜底抽薪,准备搞朱元璋的家属,那时是李文忠保护,得谢成出的力,背太子朱标逃走了。谢成为明朝建立起到了很大的贡献,他女儿嫁给了朱元璋三子朱棡,成为了亲家。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因牵涉颖国公傅友德之事被杀。

  1398年建文帝朱允炆继承皇帝位,因为谢成救过他父亲朱标,所以对谢成的后人悯爱有加。建文四年,燕王朱棣夺建文帝位,建文出逃西南,永平侯谢成孙谢法安等保建文出逃到黔境,与建文分散后,谢法安率27姓从姓潜居于此,天坪即为打鼓寨,为谢氏祠墓所在,其余还有七寨七路分居于沙窝(沙厂)、内庄、木叉海、化陇(迁中坪花溪)、申家坝(徙九龙山)、小海子、大化处等。

  在天坪无意中发现了一墓群,占地二十余亩,总量达300余所。细查看,其中明朝和清初石棺墓墓有百所以上,墓石浮雕图案十分精美,有龙、凤、狮、象、车马,碑一般不大,镶于墓首,中为天地,左日右月合之为明,时间最早在明永乐七年,奇特者,笔者略数,凡清乾隆早期之前的墓碑均只记录“九州西南番知矩州常住国无傣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无危金交使谢法安”及造墓时间和子女数,但没有子女的名称。而之后的碑石均有子女的名称。据当地介绍,附近尚有许多古墓已被破坏,从墓群年代、规模等来看,在贵州全省被发现的还是比较少有少有,并与建文帝逃贵州有关的,对该墓群的整理和保护,对研究明清历史、民族史和发展当地人文旅游均有重要的意义。

  据称燕王朱棣即皇位后,对忠于建文的臣民大肆搜捕杀害。令礼部行文州县,追缴革除诰敕,揭榜左班文臣黄子臣等二十九人。编籍在任诸臣遁去者四百六十三人,俱命削籍,大肆追剿迫害,株连九族。

  永平侯谢成的后代、资政谢运族人并赵氏之惠民等幸存的臣子及其眷属,为了生存,纷纷遁出南京,寻随建文帝迹而进。臣民们辗转流离,历尽艰辛,经溧阳、吴江、京口、六合襄阳至重庆,后渡乌江折入贵州,栖息养龙洞,岁暮(十二月)到达黑羊箐(今贵阳市南京路)。

  彼时“岁已云暮,人神靡依,于是在林山密茂,虎啸猿啼,天漏雨滋的箐中度岁迎新”。尔后建文帝迹终,南京人们进退维谷。

  值此危难之际,在中司长官谢石宝(应天府人,原调北征南入黔者)的倡导下,先后入黔的“南京人”乃于中聚议,相互认合,并商讨定居黔疆之策。于是便分散在以贵阳军民府为中心的敷勇卫(今修文县)、威清卫(今清镇市)、镇西卫(今清镇卫城)、平坝卫(今平坝县)等地,与各民族交错杂居。贵州黔西谢氏据说大部分是永平侯谢成的后裔。

  据当地谢伟臣老人说,谢成的儿子有三个,大儿子改名为汤顺义,第二儿子改为程祥,第三个是谢秀二,现在的家谱记录了一个,谢秀二派儿子谢锐他护送建文帝出逃,建文那时有二个儿子,一个叫朱文奎,有6岁,第二个叫朱文圭,才两岁,第二个没有顾出来,最后我查了明史,也是这样说的,活了57岁,一直被关的。朱文奎带出来了,就把这个孩子交给谢秀二的儿子谢锐,逃到贵州,从惠水分了,建文走贵阳,我祖(谢锐)转走广顺,那时谢秀二还在常德。来到三角树(革利)这个地方是苗族地区,也不知是什么原故,就流落在那个地方,我们的祖也死在那个地方,而且朱文奎也在那个地方也变成苗族,那有二百多到三百户是朱家,他们口口声声说朱元璋是苗子,是他们的老祖公,现在那里有一个皇帝坟是辈辈传,有一个谢家的将军坟,也是辈辈传,谢家的将军坟可能就是谢锐。

  朱棣称帝后,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成了谜,有说被大火烧死,后来对他的帝业抱同情心的历史学家们都说他乔装成和尚逃离南京。当时官方的记载当然只能说皇帝及其长子已死于难中。

  据《平坝县志》载:高峰山寺悬壁处,有“西来面壁”石刻,相 传出自建文帝手笔。“西”可能是“玺”的谐音。玉玺是皇权的象征, 建文帝逃到哪里,玉玺也会带到哪里。

  高峰寺内斋堂地下有一处藏身 洞,洞底有一石碑,上刻铭文:“秀峰肇建文迹尘知空般若门。”另 一石碑为万历时所刻,碑文说高峰寺建于洪武七年,开山僧为秀峰大 师,他于永乐四年七月收留过建文帝。

  建文帝在此作为最后归宿。

  所以在贵州发现的明清墓来自永平侯谢成的后裔,应该是没有错的。


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