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奇人吴仕忠 多彩贵州耀画册

作者:刘秀鸾 2021-06-17 点击数:

日前正为出书忙的头大,突然接到85岁的贵州苗族摄影家、奇人吴仕忠约见的电话,即甩下活路赶去他家。进屋见家具破旧、拥挤不堪,三个房间塞满60多个装照片纸箱,一间是他夫妇的卧室。没有请坐、喝茶的客套,唯一是看他朝思暮想的那13本已出版和待出版的画册。

初识仕忠真面目

37年过去,弹指一挥间。1984年我刚由贵州省体委调省外事办做外联宣传工作,就奉命筹办史上第一个海外旅游展览,那时远不似今天连“背篼”都用手机照相,我只好硬着头皮求摄影家们借照片,但几次找吴老师都是“下乡了”。

终于见面时“得来全不费工夫”,他拍的大量少数民族图片按不同节庆、民俗专题各成系列,一幅照片一个袋子写着时间、地点、事件。此后我经常讨要他拍的照片,都是有求必应、不讲条件、不计报酬,他总是说 “宣传贵州要哪样稿费嘛”。他跑遍全国拍这么多系统完美的图片资料,早就为出版画册做充分准备。但没想到1993年请时任省长陈士能作序的我著《贵州旅游铺路人》一书出版,要每位“铺路人”提供一幅本人照,吴老师作为宣传贵州有功的摄影家却找不出一张可用照片。他说胶卷这么贵拍自己没用,公家的胶卷不能揩油,每次出差拍的照片都要交保管员验收签字才能报销。

吴老师1935年出生在雷山县西江镇大堡寨,并在县中学读书,1950年他15岁即参加工作,1952年入团、1956年入党,在台江工作期间曾任团县委秘书、常委、台江县第一农林牧学校校长。1958年调省博物馆任行政秘书,1985年调贵州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1993年又调回省博物馆工作,任历史组长、民族组组长,从事文物搜集、征集工作,并拍了大量少数民族照片和撰写论文。1992年5月参加北京举办的全国服饰博览会,他写的“浅论苗族服饰文化”论文被评为二等奖(未设一等奖)。1993年8月在北京参加“天山杯”国际服饰学术讨论会,其论文“论中国苗族服饰文化”被评为优秀奖。他因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文化先进工作者”、“五好青年”、“五好干部”、贵州日报“优秀通迅员”、“优秀共产党员”等,均颁发了奖状。在省博物馆工作期间搜集、征集不少历史、革命及民族文物,参加举办很多展览。特别是1994年在省博物馆举办他拍摄的《贵州少数民族头饰服饰风情摄影展览》,省长陈士能、原省长王朝文致词,省四大班子领导参加开幕式并为展览剪彩。贵州电视台、贵州日报等媒体作了宣传报道,产生很大影响。为了宣传多彩贵州,发展贵州旅游业和贵州经济,扩大改革开放,1995年8月此展览由省文化厅、省民委、省旅游局主办在北京民族文化馆展出,省长陈士能主持开幕式,全国人大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王朝文致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各部委领导及各多国驻华大使参加开幕式,布赫、万国权为展览剪彩并参观了展览,中央电视台和北京一些报刊作了宣传报道。此外,在美国、英国、法国、等举办的旅游展览也采用他的不少摄影作品,为宣传多彩贵州、扩大开放作出了积极贡献。

千辛万苦拍遗产

说起吴老师拍摄这些珍贵图片经历的千辛万苦真是一言难尽,几十年来,为了挖掘拍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他跑遍了贵州的山山水水、苗寨侗乡及国内民族地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长期挑着五、六十斤摄影器材和换洗衣服爬山涉水,一天少的走四、五十里,多的走七、八十里,脚上一串血泡是常事。途中碰上牛车、马车、拖拉机、摩托车、大蓬车是幸运,常常风吹雨打变成个泥人。在农村多是睡在灶房、火堂边、猪牛圈上的稻草窝,忙一段时间回家衣服上都是虱子、麂子蛋,用开水一烫黑毛线成了花毛线。有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冷得打抖,常因没水喝便秘只好用手抠。他吃过生血、生牛肚、生腌雀、老鼠肉、四脚蛇等,有一回晚上吃“煮豇豆”,第二天一看锅里剩下的是蚯蚓,拼命打呕又吐不出来。吴老师苦,更苦了他们的3个孩子。 他和爱人、著名苗族歌唱家一个比一个忙,早先把孩子丢给别人带导致贫血,孩子大些自己做饭把锅底烧通,等到爸妈出差回来都又脏又饿不成样子,用过的碗甩成一堆。

我问他你这么遭罪是单位安排非去不可吗?他说,拍苗族服饰照片不是单位布置的任务,单位也从没为拍摄苗族服饰照片安排给经费,都是他自己出钱。他说我是苗族,历代出的“百苗图”都说苗族服饰有百种,从出版的图册看少的才有30多种,多的也只有84种,还错把侗族、仡佬族、水族等的服饰也列入其中。到底苗族服饰有多少种?他下定决心要搞清楚,工作量再大、花多长时间也得搞。拍摄省外的苗族服饰都是冬天去的,跑11年冬天才把省外的苗族服饰基本拍完。贵州是苗族的大本营,吴老师拍贵州苗族服饰花的时间最多最长,在完成单位任务的前提下,他就利用节假日和空闲时间去拍摄,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到九十年代断断续续拍30多年,才把苗族服饰的184个种类拍完,把历代没搞清楚的苗族服饰种类搞清楚了,把历代没有办完的事办完了。目前,全面、完整、系统反映苗族服饰的照片仅只他有,这些照片和他拍的其他照片现在大部份都消失了,不可能拍到了。这些反映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照片非常珍贵,是原汁原味的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成为历史文物。

吴老师拍摄苗族服饰照片付出很大,他的工资全部投入到拍摄少数民族照片照片上,以致单位集资修宿舍时都拿不出5万元而放弃了。他找朋友帮拉赞助才把苗族服饰照片拍完了,对朋友和赞助单位感激不尽。

呕心沥血编画册

吴老师拍摄的少数民族照片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在整理大量照片基础上呕心沥血编辑画册宣传多彩贵州。他组织拍摄编辑的《红军在贵州》画册1994年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由叶剑英老帅题写封面书名。中国贵州少数民族《服饰图案艺术》画册的照片全是他拍摄的,1986年由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以中、英、日文对照向国内外发行。《中国苗族服饰图志》画册2000年由贵州人民出版社以中英文对照出版,在全国图书评比中获三等奖。中国《苗族头饰图志》画册于2014年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已交出版社即将出版的有中国·贵州《民族风情图志》上下集、《刺绣图志》、《蜡染图志》、《纺织图志》等画册;还有《挑花图志》、《银饰图志》、少数民族《头上艺术脚下世界装饰图志》、《少数民族建筑》等画册待筹钱出版。

    这些画册是最客观、最直接、最能体现贵州多彩的载体,从各个方面较全面地宣传多彩贵州,为大力宣传民族文化和旅游,提高贵州的知名度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吴老师对我反复强调,要宣传多彩贵州,不要宣传他,他做的事都是应该做的。他希望我呼吁有关方面关心支持画册的出版。而我认为在全省聚力推进旅游产业化的新形势下,更应该宣传这些无私奉献、死心蹋地、不遗余力宣传多彩贵州的人和事,期待省委、省政府专门设立“宣传贵州特别贡献奖”,通过单位推荐、社团调查、个人申报等形式确定人选,表彰弘扬他们的家国情怀、助力构建和谐社会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精神,这完全不属于违现开展的评比达标表彰活动。

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