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图

史迪威公路“24道拐”

“24道拐”是地名,也是一段24道弯的公路。作为史迪威公路的重要象征,“24道拐”在二战史上赫赫有名。这是当时美国援华物资送到前线的必经之路,为中缅印战区交通大动脉,被誉为“抗战生命线”。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如今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05-14

信奉基督教的苗族

在一百多年前,贵州赫章县的苗族同胞们听闻并接受了基督教的福音。对基督教的信仰笃信不疑,竭智尽忠……形成了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这与苗族崇尚自由、勤奋追求美好生活的道德信念和刚直不屈、忍辱负重的道德精神息息相关。......

2014-05-14

岜沙男人做饭

岜沙汉,丛林深处的火枪手,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装束和生活方式,被誉为“活着的兵马俑”。在岜沙苗寨,每当重要节日或家里来了贵客一般都是男人下厨,岜沙汉外在一副阳刚之躯,饭菜却同样做得有滋有味。他们说:“这就是生活,有外有内,有刚有柔。”......

2014-05-13

加榜乡“新米节”

“新米节”是稻谷成熟,喜庆丰收,品尝新米的日子。这天,黔东南州从江县加榜乡的村民们黎明即起,备办新米饭和菜肴;待日上三竿,全家人到田地里祭谷,享用午饭;入夜,邀请亲友共进晚餐,吹奏芦笙。活动持续三天三夜不停歇,以此庆祝新谷登场之喜。......

2014-05-12

亚鲁王传人

“亚鲁王”是苗族传说中的一个英雄人物,“亚鲁文化”是解读苗族古代社会复杂现象的一个庞大文化活体。在贵州紫云,“亚鲁文化”由口传史诗诵唱、服饰纹样表意、舞蹈造型展示、节庆活动展演、丧礼葬俗演绎等多形态媒介文本构成。而当地亚鲁王的传人也成了其文化的代言人。......

2014-05-11

大歹苗寨

大歹苗寨,一个更原始的苗寨村寨,相当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岜沙。这里随处能听到槌布的声音还有那高耸入云的禾晾架。吊脚楼群苍老而坚实,屋顶均以树皮为瓦,如同老人脸上的皱纹,饱经沧桑仍然笑迎风雨。孩子们未见过外来世界,见到镜头就慌忙闪躲。......

2014-05-10

十里画廊之“玉水金盆”

贵阳开阳县禾丰底窝坝,清澈如玉的青龙河,在禾丰大坝上弯出一个英文的U字,如同在此伸了一个优美的懒腰,绕坝流过。春季,田野里春花灿烂;秋季,稻浪连绵起伏。每个季节的底窝坝都被大自然装扮得丰润而醇厚。在观景台俯瞰,整个田坝在青龙河的包围下形似盆而色金黄,故名“玉水金盆”。 ......

2014-05-09

六枝梭嘎“长角苗”

贵州六盘水六枝梭嘎生活着一个名为“长角苗”的少数民族,当地人也称为“箐苗”。是苗族的一个支系,人数不到5000人。千百年来,这个少数民族的妇女在梳头时保留掉落的头发并且代代相传。她们会用一支木制长角以及亡故祖先的头发伴之以黑麻毛线束成发簪,因此得名“长角苗”。......

2014-05-08

从江加榜梯田

摄影:欧阳昌佩 这是2011年5月26日在加榜拍摄到的梯田景象,当天天气很好,雄伟壮丽、层层叠叠的梯田一览无余。......

2014-05-07

丹寨高腰梯田

摄影:欧阳昌佩 稻田的秧苗已经返青分蘖,层层叠叠的梯田像铺上了一张张绿地毯,高腰苗寨镶嵌其中,秀色可餐。......

2014-05-07

FIRST UP 

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