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新域名
www.66gz.cn

梵净山申报“2014年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相关资料

  梵净山申报“2014年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相关资料


  一、生态资源丰富可贵,生态价值独一无二

  梵净山山势高峻,山体庞大,形成了“一山有四季,上下不同天”的垂直气候特点和动植物分布带,保存了世界上少有的亚热带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并孑遗着7000万至200万年前的古老珍稀物种。梵净山“国宝”级的珍稀动植物以黔金丝猴和珙桐最具代表性。在梵净山脚下的印江县永义乡,有一棵30余米高的巨型紫薇,是唐朝传下的树木,至今已有1300余年的树龄,被当地人奉为“梵净神树”。已被列入中国珍稀名木古树目录,被誉为“中国紫薇王”。

  梵净山作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物种“基因库”,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引起中外科学家的极大关注。六、七十年代,政府组织专家多次进行大规模科学考察。1978年,梵净山成立自然保护区,1986年,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成员。

  二、规划开发科学合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

  梵净山景区开展生态旅游二十多年来,一直坚持生态优先、整体优化、适度开发的原则,对梵净山规划与建设,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具体表现在一是精心策划。梵净山管理局编制的《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对梵净山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统筹,规定了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对指导着梵净山景区的旅游规划、城镇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对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二是交通先行。杭瑞高速梵净山段已建成通车;投资2500万改造了黑湾河至山脚的公路10公里;投资9亿元建成了全长224公里的梵净山景区环线公路;投资6亿元开工建设了江口至梵净山复线公路。三是景区体质。投入1000万元建设了金顶杜鹃花观赏基地,进一步完善核心景区的步栈道建设,同时按国家5A景区标准制作了标识和标牌系统。四是项目带动。近年来,梵净山景区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办法,投资24.6亿元,新建旅游项目83个。其中,引资近15亿元,开工兴建三特索道、佛教文化苑、亚木沟景区、栖溪大酒店等项目,旅游设施及接待能力明显改善。

  三、保护工作基础夯实,系统构建管理制度

  梵净山景区正按规划发展目标有效实施,进一步全面推动景区保护,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一是生态保护。梵净山景区实行封山育林,不再采伐木材。新造林4850亩,造林100万株。加强护林防火与森林管护,完成中幼林抚育9000亩。加强环境保护,投资3000万元新建了三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达到100%。二是提升规划。修编了《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增加黑湾河3000亩原始生态保护小区。编制了《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总体规划》,将梵净山黑湾河原始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域纳入了规划。三是为了保证制度有效积极地落实,景区将进一步开展奖励与惩罚结合的景区保护管理制度。四是加强规范管理。在加大景区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制度的建设与服务规范。先后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环保体系认证,努力不断完善景区质量、营销、导游、卫生、生态、环保、财务、统计等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化管理和日常行为规范,员工举止文明,服务热情。

  四、重视景区市场营销,提升景区全国影响

  进一步推动景区对外通过节会营销、广告宣传等,加大市场营销力度,以科学和现代化的市场营销方式,促进景区跨越式地发展。近几年,梵净山景区通过游客服务中心多媒体、景区内部网站、提示牌、宣传车、悬挂横幅、景区循环播放系统等方式加大游客服务推广和宣传推广。另外,梵净山通过二十多年来的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生态旅游蓬勃发展,创造了红云金顶,蘑菇石,黑湾河等生态避暑名片。

  五、组建统一管理机构、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为了科学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梵净山及周边旅游资源,全面提升梵净山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按照“统一保护、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的要求,对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的梵净山旅游景区森林、土地、矿产、河流等资源进行科学有效地保护,遏制无序建设和盲目开发,抢抓机遇,提升管理水平,把梵净山旅游景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六、国家战略意义凸显,扶贫保护典型示范

  梵净山作为国家4A级景区,近些年来,梵净山作为贵州省重点建设景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景区经济发展、辖区人民生活水平、国内外知名度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梵净山景区若申请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获得成功,将体现四大“助力”,促进落后地区各方面的发展。一是助力两江上游水系保护,促进四省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二是助力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促进老少穷边区旅游扶贫致富;三是助力美丽中国多彩贵州,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发扬与传承。同时,还将进一步提高游客的到访数量,把旅游推上良好的轨道上来,实现旅游助力地方经济。让少数民族同胞,发现其文化的潜在价值,提升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积极性,促进民族文化的发扬与光大。

41K
推 荐
专 题
作者: 梵净山景区 文章来源: 贵州省旅游局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4-09-05
 
相关内容
贵州旅游在线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广告服务隐私保护招贤纳士合作伙伴网站团队帐号信息

本站为中国景观村落和经典村落景观评选申报贵州工作站
贵州旅游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法律顾问:腾辉律师事务所 
  旅游业务:贵州黔中行旅行社 旅行社许可证号:L-GZ00397 icp 网站备案编号:黔ICP备10200780号-1 gabeian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380号
电话:18985589677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晒田坝路鸿源居6栋17号 邮政编码:550001
支持单位:贵州省民主建国会 贵州省艺术摄影学会 贵州省写作学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黔B2-20030008  黔新出网版准字006号  贵州省通信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广告代理:贵阳金钥匙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手机:18985589677 
贵州旅游在线欢迎您!